中國現存四大佛教石窟: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幾乎人人皆知。而道教石窟就鮮爲人知了。就在山西省會太原的龍山之上,保留着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元代純道教石窟羣——龍山石窟。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形成於東漢時期,在中國的唐宋元時期達到鼎盛。特別是元代在統治者的扶持下,道教出現興盛局面,形成了北方以全真道爲代表,南方以正一道爲中心的格局。龍山道教石窟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得以創建。

龍山石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元代(1271~1368年)道教石窟羣。位於山西太原西南20千米的龍山山頂,主窟開鑿於蒙古窩闊臺汗六年至十一年(1234~1239年)。共8窟,分別爲虛皇龕、三清龕、臥如龕、玄真龕、三大法師龕、七真龕及兩座辯道龕。

龍山石窟由當時的道教宗師宋德芳主持營造。宋德方(1183-1247),字廣道,道號披雲子,萊州掖城人。他是道教全真派丘處機的弟子,爲蒙古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年)隨丘處機西遊大雪山晉見成吉思汗的十八人之一。隨後他遵照丘處機囑託來到晉地,刊刻道教經籍,修建道家宮觀,將全真教廣泛傳播於山西各地。在他主持開鑿之前,曾重建並居於龍山的昊天觀,在觀旁發現有唐代遺存道教造像兩窟,由此他選擇在這裏繼續開鑿興建。

龍山石窟共有9窟,分別爲虛皇龕、三清龕、臥如龕、玄真龕、三天大法師龕、七真龕、披雲子自贊龕以及辯道龕。現存道教石雕像66尊、浮雕雲龍8條還有雙鳳藻井、仙鶴等石雕。龍山石窟的雕像風格與佛教石窟不同,衣飾簡潔、莊重樸實。

第一窟 虛皇龕

第一窟爲虛皇龕,開鑿於元代,呈圓形,有雕像共21尊,正面的爲虛皇老子雕像,左右爲十常侍像,左右各十尊,呈環形排列;頂部鑿有二龍戲珠圖。

第二窟 三清龕

第二窟爲三清龕,開鑿於元代,爲弧角方形,平頂,有雕像共15尊,主像三尊分別爲元始天尊、道德天尊、靈寶天尊。兩側有真人和侍者像,頂部鑿有五龍祥雲圖。

東壁塑像(元代)

五龍浮雕

第三窟 臥如龕

第三窟爲臥如龕,開鑿於元代,爲弧角矩形,平頂,有雕像3尊,一臥兩立。正面雕一長方形高臺,臺上側身臥像一尊,長1.8米,相傳爲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的坐化之所。

第四窟 三天大法師龕

其中的第四窟——三天大法師龕開鑿於唐代的,三天大法師龕爲弧角平頂,內有雕像11尊,分三面,每面主像各一尊,三天大法師指的是青微天、大赤天、禹餘天。

第五窟 玄真龕

第五窟爲玄真龕,高166釐米,深186釐米,內雕石像三尊,主像結跏而坐,侍者立於兩側蓮臺之上,衣飾、手法及造像風格與第四窟同。

第六窟 披雲子自贊龕

第六窟爲披雲子自贊龕,開鑿於元代,爲弧角方形,平頂,有雕像四尊,正面的爲主持開鑿的披雲子宋德芳像。左右各雕一像,南壁開一圓拱門,一童子欲踏進門來,稱爲“婦人半掩門”。

第七窟 七真龕

第七窟爲七真龕,開鑿於元代,坐西朝東,分前後室,現存雕像7尊,內室雕像分三面排列,爲王重陽七大弟子像,可惜頭像都被盜割了;外室雕有青龍白虎像,但也已被盜。

第八窟 三皇龕

第八窟爲三皇龕以及第九窟辯道龕都開鑿於明代,三皇指神農、伏羲、黃帝,即道教所稱天皇、地皇、人皇。目前兩窟內損毀嚴重,無石刻造像。

結語

龍山石窟和昊天觀爲元代全真教的傳播基地,在中國道教發展歷史和中國雕塑藝術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57年公佈爲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