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乾隆年間,歷史上出了一名貪官,他的名字叫做和珅,和珅出身並不高貴,在他三歲的時候,母親因爲難產去世,但是和珅非常幸運,得到了一位老家丁和父親的朋友幫助,和珅才能得以在那個年間生存下去,後來和珅自學成才,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憑藉自己的努力看考上了鹹安宮,和珅更是精通四書五經,他的老師吳省蘭非常喜歡他,和珅仕途一直非常順遂,這和他本人也有非常大的關係。

一、和珅“三不貪”

和珅有“三不貪”,一是賑災款不貪,和珅認爲這是老百姓的救命錢,是老百姓有難的時候,國家纔會給他們撥糧食,是應急的款項,如果貪污,必定會引起老百姓的不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和珅深深懂得這個道理;二是不貪科舉的錢,朝廷如果要舉報一場科舉,也會花費不少的錢財,而且科舉是選拔國家棟梁的關鍵時刻,只有朝廷有賢才,國家有保障,能存活,他才能走的更久;三就是和珅非常有自知之明,俗話說,識時務者爲俊傑,和珅只有在自己有把握的時候纔會幫助下面人做事,懂得自保,沒有把握的事情從來不幹,這也是和珅能夠屹立不倒的原因。

二、海瑞的發跡

海瑞是明朝著名的清官,他一生經歷了四個朝代,海瑞祖籍是福建,後來遷移到了廣州,海瑞的母親謝氏對海瑞要求非常嚴格,海瑞從小的時候就沒有像別人一樣每天無憂無慮的,他一直在攻讀詩書,且勵志以後要做一個兩袖清風,爲民做主好官員。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他所寫的《平黎策》,爲他打開了以後爲官之路的大門。海瑞的一生非常節儉,從不大喫大喝。搜刮民脂民膏,相反,他自己的老僕人幫助他種菜,自給自足,穿的是粗布,喫的是粗糧,在淳安縣任職的時候,他爲民伸冤,破除了許多的疑難雜案,深得老百姓的愛戴。且重新丈量土地,規定減輕賦稅,讓老百姓從新喫上了飯,當時大部分逃難的人民又從新回到了淳安縣,海瑞爲官清廉,從不貪污受賄,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一粒米,一顆糧。就連自己的老朋友生日送的賀禮也一一退回,公家的便宜,更是從來不佔一絲一毫。

所以治理天下,貪污受賄也好,爲官清廉也罷,只要是爲民謀福利,不動搖國之根本,就是一位好的官員,是非對錯,難以判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