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1月25日訊(記者 殷會麗)秋末冬初,齊魯大地裹上了一層金黃。“決勝2020——脫貧攻堅看山東”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成員走進山東西南腹地,一幅幅脫貧攻堅的壯麗畫卷向大家徐徐展開,幸福美好小康生活正在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版圖上,變得越來越清晰。

授之以漁 脫貧“飯碗”更牢固

從千米高空俯瞰南仲都村,村南農業生態觀光園內一派紅火景象:寬敞的柏油路似一條玉帶環繞園區,路兩旁是一排排依地勢而建的草莓大棚,村民忙碌的身影進進出出;園區北部一個高端的玻璃花卉大棚格外耀眼,透着濃濃的現代化氣息。

誰能想到,10年前的南仲都村,還是一個“散亂窮差”的貧困村莊。2011年春,從南方商海“學藝”歸來的姚洪遠回村任黨支部書記,做了南仲都村的領頭雁。從此,南仲都村貧窮落後的命運被改寫。十年後,這個村產業紅火,鄉村美麗,人丁興旺,走上小康之路。

怎麼由弱變強、由窮變富呢?經過苦苦思索,姚洪遠領悟到,解決溫飽最首要是種好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在南方城市經營水果生意的姚洪遠覺得水果“前途無量”,鼓勵村民在南山上種植桃和核桃。大家便信了姚洪遠的話,栽了果樹。三年後,當看到枝頭結滿的果實時,大家笑了,笑的是那樣的開心,那樣的甜蜜。爲讓村民賣個好價錢,姚洪遠北上東北三省,南下廣州深圳,跑市場、找買主,並在村裏設置了水果收購點,十里八鄉的羣衆都受益。

從此,姚洪遠在村裏有了“話語權”,開始了他踐行南仲都村“一切爲了村民,爲了村民的一切”的管理理念。服務農民——解放農民——富裕農民,這“三步曲”成爲南仲都村黨支部推進鄉村振興的一根不斷纖繩。

獨居老人姚運成掐着手指頭爲記者算了一筆他的收入賬:國家60歲以上老年補貼,每月85元;納入低保戶,每月175元;被確定爲村裏的產業扶貧戶,每年2000多元;在村裏的魯南花卉博覽園看大門一個月還能領600元工資,他的年總收入一萬一千多元。他高興地說,“這些足夠我花銷的了,真沒想到老了還能過上這般好的日子。我從小喜歡唱戲,高興時我總是喊幾嗓子,唱唱黨的好政策。”

南仲都村是山東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個縮影。

山東按照“2018年基本完成、2019年鞏固提升、2020年全面完成”脫貧攻堅工作佈局,建立起高效的領導體系、責任體系、推進體系、政策體系,做到扶貧問題優先研究、扶貧投入優先保障、扶貧項目優先安排。2018年山東累計減少省標以下貧困人口251.6萬人,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在此基礎上山東深入鞏固扶貧成果,2019年起,通過重點提高脫貧質量,貧困發生率基本“歸零”,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歸零”,並非一蹴而就,也非一己之力,離不開各方傾情幫扶。據介紹,山東累計選派5萬餘名第一書記紮根基層,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

青島農業大學駐泗水縣聖水峪鎮東仲都村第一書記張德鋒就是其中一位。2019年5月張德鋒來到東仲都後,他意識到單打獨鬥永遠到達不了讓村子變富變強的地步。

身爲第一書記的張德鋒視野開闊,講政策識大局,將村級發展與鎮域發展有機結合,先後組織協助全村流轉土地300多畝,農戶住宅30餘戶,成功引入了“閱湖尚儒研學遊”企業項目並多措並舉助力項目的建設實施。目前,該項目已建成龍灣書房、魯班記憶工坊、陶朱工坊、藝舍、方寸園和七間民宿等設施,已融合企業投資和政府政策支持3000多萬元,形成了以研學寫生和生態旅遊爲主題和特色的綜合體驗基地,併成功投入運營。自3月份試運營以來,平均每月接待來自濟寧、鄒城、江蘇、北京等地區的團隊3000餘人,能在餐飲、住宿、農特農產、種植採摘等方面帶動地方就業和經濟收入,形成各種產品產業的良性互動發展,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發展與帶動村民脫貧致富“雙增”目標。

換個天地 讓一方水土養得起一方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培育出一方特色,一方特色也能振興一方經濟。

棗莊嶧城區大理峪特殊的地形構造,造就了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天然的生物羣落。這裏擁有着罕見的1000餘畝、2萬餘株石榴古樹羣落,石榴樹齡均在200年以上,具有很高的旅遊觀賞和研究保護價值。

依榴而興、爲農而行。石榴樹正成爲當地種植戶的“搖錢樹”。大理峪石榴休閒莊園已經建成了高標準的石榴繁育中心、石榴標準化種植基地,蓋起了玻璃溫室大棚2座、薄膜溫室大棚1座、冷棚11個、農家樂1處,發展了高標準石榴新品種種植50畝,石榴扦插試驗種植5萬株,生產優質石榴100噸,實現年銷售額350萬元,年提供扶貧收益58萬元,帶動2個鎮86個村1785戶3895人穩定長久脫貧。

北依魯南最高峯、海拔628米的翼雲山的翼雲石頭部落,坐落在山城街道興隆莊村的舊村村址。作爲省內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板房建築羣和國內罕見的石板房村落,村民們住的房子都是就地取材用石頭建造,就連房子的瓦片也是用當地一種叫做頁岩的石板做成。

石頭牆、石頭房、石頭桌、石頭缸都是當地的特色景觀。依託翼雲石頭部落景區的資源優勢,當地鼓勵村民在新社區和景區發展鄉村農家樂。興隆莊村成立了“山亭人家”農家樂旅遊專業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餐飲、住宿經營。目前,興隆莊村共發展規模餐飲戶11家,住宿客棧46家,旅遊商品店10家,直接帶動農民就業300餘人,戶均增收3萬元。記者進入村子裏看到,釀酒、泥塑、商鋪、農家樂鱗次櫛比,年代久遠的石頭房子正默默地向遊人訴說過去的故事。

距離興隆莊村六十六公里之外的葫蘆套村因處在連環山套之中,高空俯瞰形似葫蘆得名。交通閉塞、進出困難、地廣人稀、樹多村窮曾是葫蘆套村的真實面貌。作爲棗莊市級貧困村,過去村民主要依靠種植花椒、核桃、板栗、玉米等爲生。村裏缺少高標準的道路資源,核桃、花椒運不出去,全村1000多口人守着綠水青山受窮。

2015年,葫蘆套村以省級財政鄉村連片治理項目資金1100萬元作爲起步資金,進行了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重點實施修路、戶戶通等“五通十有工程”,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收穫了旅遊投資公司的青睞。村裏建了石佛山寨休閒養生度假項目,還招引了旅遊公司投資3000萬開發葫蘆村核心區域,主要建設鄉村精品民宿、滑索、懸空玻璃棧道、四季花園、葫蘆樂園等項目。

築巢引鳳,村民的腦子也越來越靈活。村裏引進了食用葫蘆、觀賞葫蘆、把玩葫蘆等多個品種,“現在村裏家家戶戶都種葫蘆,咱這兒的葫蘆能喫、能賞、能摘、能賣。遊客來到葫蘆套,不僅能欣賞到天然葫蘆套美景,還能欣賞別具特色的葫蘆藝術品,更能品嚐到綠色天然的農家菜。”村支書談起現在的葫蘆套村滿臉自豪。

幾年的時間裏,葫蘆套村村民的收入來源從自有田地果園收入、合作社分紅、企業分紅與資金扶助、企業用工收入、固定區域農產品銷售五個方面獲得拓寬,貧困戶的收入有了堅實保障。

多點開花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除了兜底保障,山東更着力探索扶貧新模式。

棗莊市嶧城區變“輸血”爲“造血”,充分發揮中國石榴之鄉、魯南“菜籃子”基地優勢,探索“1231”消費扶貧模式,通過建設創新平臺、健全推廣隊伍、打造產品品牌,暢通了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促進了貧困羣衆增收,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線下通過註冊“榴鄉嶧州·精準扶貧”產品商標,提高市場辨識度和消費者認知度;線上採取直播帶貨等形式,向全國統銷統供特色扶貧產品。積極對接淘寶、京東、蘇寧等大型電商企業,依託現有扶貧專賣店、電商扶貧館、扶貧微信公衆號和扶貧頻道開展專項營銷,扶貧收益67萬元。

鄒城市動員熱心參與公益事業的企業、個體大戶,開發專項“虛擬崗位”,每個崗位認領幫扶一名貧困人員,每月發放一定的扶貧補貼,是鄒城市幫助貧困人員實現“虛擬就業”的另外一種方式。山東友鴻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結合自身實際,全面瞭解貧困戶的就業需求,提供“虛擬崗位”50個,其中10個崗位由貧困戶親戚鄰居在集團公司就業,“一對一”幫扶貧困戶,企業每月向貧困戶發放100元崗位補貼;剩餘40個“虛擬崗位”由企業開發,認領幫扶一名貧困羣衆,每月發放100元的工資性補貼,直接打入銀行卡內。

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山東省財政連續四年、每年安排7.46億元資金,扶持1492個村,探索集體經濟連片發展、整域提升的新模式新路徑。

鄒城市大束鎮藉助各方優勢,聚攏各方資源,積極培育“蘑菇產業”骨幹企業,造福鄉梓百姓,大手筆打造特色“蘑菇小鎮”,樹立起脫貧攻堅的新標杆。蘑菇小鎮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升級,不僅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到智慧農業的轉變,還就地培養轉化新型職業農民。

來自鄒城的謝方營是包裝車間主任,他告訴記者,車間80%以上的員工都是來自大束鎮的村民。公司爲他們購買五險一金,每天還有三頓免費的工作餐,工作時,車間裏播放着歡快的音樂,每個人手裏不停地忙碌着,臉上卻掛着輕鬆愉悅的笑容。“大家每個月收入3000-5000不等,因爲是計件工作,完成當天的工作量後大家就可以回家,不僅工作環境相對舒適,下班後的時間也比較充足,方便照顧老人孩子。”謝方營說。

位於棗莊市山亭區水泉鎮的青蓮村,由青蓮自然村和桃花蔣自然村組成。六百多人的小鎮上,有20餘家貧困戶。長期以來,這裏的扶貧模式都是採取給錢、給物的老辦法,不少貧困戶存在“等、靠、要”思想。如今,隨着“美好生活”互助會和棗莊市第一家“愛心超市”的設立,貧困羣衆正源源不斷地激發出內生動力,樹立起了“自我脫貧、我要脫貧”的意識,努力實現物質、精神雙脫貧。

在愛心超市收銀臺,78歲的村民張敬才攥着一把積分券在兌換商品:“一早起來上這裏換點面,再換個洗髮膏和牙膏。”張敬才患有氣管炎,上年紀之後沒有了勞動能力。自青蓮村開設扶貧超市以來,通過互助會打分積攢的積分券,他能夠在這裏兌換商品,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了滿足,“平常打掃打掃衛生,靠勞動換積分,這個政策好!”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早在25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時至今日,人民追尋幸福生活的腳步,從未停歇。近年來,齊魯大地湧動着幹羣合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熱潮,站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節點,我們再度凝望這片光榮的土地,新時代的榮光正在奮進中閃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