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歸母淨利暴跌75%  監管評級三連降的太平洋證券何去何從?丨券商

今年前三季度太平洋證券實現營業收入7.98億元,同比減少43.22%;歸屬股東淨利潤0.99億元,同比減少75.25%

《投資時報》研究員章帆

在今年資本市場整體回暖的背景下,不少證券公司的業績大幅增長。

2020年前三季度,A股40家上市券商中,35家的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同時實現正增長。然而,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平洋證券,601099.SZ)是唯一一家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雙降的券商,營業收入跌幅甚至超過當期歸母淨利潤,從而引發了市場的關注。

數據顯示,太平洋證券2020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爲7.98億元,同比減少43.22%;歸母淨利潤爲0.99億元,同比減少75.25%。而截至三季度末,該公司總資產爲250億元,同比減少18.62%。

太平洋證券不僅業績數據大幅下跌,在監管評級上也持續降級。根據中國證監會公佈的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結果顯示,2017年至2020年,太平洋證券的評級分別爲A、BB、B、CCC。

歸母淨利潤大幅下跌

相比較於2019年,2020年太平洋證券交出的業績答卷很是慘淡。今年前三季度,太平洋證券營業收入下降43.22%,相較於2019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15.57%的增速天差地別。

具體來看營業收入,該公司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同比增長43.59%,經紀業務、投行業務及資產管理手續費收入分別增長44.87%、150.73%、1.71%。

太平洋證券業績下滑的主要因素在於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爲負數。三季報顯示,太平洋證券前三季度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爲-3.59億元,而去年同期爲6.27億元,這主要是持倉市值變動所致。同時,該公司投資收益爲5.45億元,同比減少8.41%。

若拉長時間來看,近幾年太平洋證券的盈利能力波動較爲劇烈。數據顯示,2016至2019年,太平洋證券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爲6.68億元、1.16億元、-13.22億元、4.63億元,2018年甚至出現虧損,如同坐上“過山車”。

就在近日太平洋證券踩雷久日新材(688199.SH)也引起市場注意。

作爲科創板公司中破發幅度最大的公司,久日新材的股價大部分時間都低於發行價,11月24日,久日新材的股價收於46.75元,相較於發行價66.68元下跌30%。

久日新材成立於1998年,於2019年11月5日在科創板上市,主要從事系列光引發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全國最大、品種最全的光引發劑生產供應商。

太平洋證券是久日新材科創板IPO上市的聯席主承銷商,並持有約140萬股久日新材的股票,持股比例爲1.26%,是該公司第九大股東。久日新材在科創板如此低迷的表現,也給太平洋證券帶來了不小的打擊。

太平洋證券歸母淨利潤及增長率(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Wind

評級連續三年下降

不僅投資“踩雷”,太平洋證券還面臨着監管處罰、評級下降等問題。

中國證監會公佈的2020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顯示,太平洋證券的評級已降至CCC,在98家參評券商中排名90位開外。2017年,該公司的評級還爲A,而此後兩年其評級分別爲BB、B。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太平洋證券接連收到內蒙古證監局、雲南證監局、廣東證監局的罰單。

具體來看,2020年9月,廣東證監局向太平洋證券下發的警示函顯示,作爲廣東中鈺科技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開轉讓並負責公司持續督導工作的主辦券商,太平洋證券持續督導期間中鈺科技存在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情況。

廣東證監局責令太平洋證券認真核查執業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並於收到決定書之日起30日內書面報告廣東證監局。

同年8月,太平洋證券遼寧分公司因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遭中國人民銀行瀋陽分行罰款20萬元。

此前的5月,內蒙古證監局向太平洋證券內蒙古分公司採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並責令暫停新開證券賬戶1年,原因是其員工私自銷售非此公司自主發行或代銷的金融產品,以及公司內部經營管理混亂、合規管理失效。而就在當月,因太平洋證券內蒙古分公司管理存在風險事件未採取有效措施消除風險隱患等六項問題,被雲南證監局採取行政監管措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