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朝的歷史記載中,曾經發生過很多次離奇的地震,難道在3000年前的岐山一帶,這裏是地震頻繁帶嗎?我們先來看一看周朝的地震紀錄:

1、周文王時期

《今本竹書紀年疏證》記載:“商帝乙三年,夏六月,周地震”;

《呂氏春秋·制樂篇》記載:“周文王立國八年,歲六月,文王寢疾五日而地動,東西南北,不出國郊,羣臣皆恐,請移城”。

這兩段記載說的是在周文王姬昌時期,此時周國還未滅商,商朝正處於倒數第二位帝王——帝乙時期。在周國的都城周原(岐山東南)發生了一次強烈的地震,周人應該感受到了強烈的震感,不然也不會導致“羣臣皆恐”,羣臣們甚至請求周文王遷都。後來周文王遷都豐京(今西安西南),不知是不是和此次地震對周原造成的破壞有必然的聯繫,但史書說的是周文王是爲了進一步進攻殷商而遷都。

2、周昭王時期

《汲冢紀年》記載:“昭王末年,夜有五色光貫於紫微。其年,王南巡不返”;

《古本竹書紀年》記載:“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

這兩段記載說的是同一件事,就是在周朝的第三位天子——周昭王末年,鎬京附近又發生了一次反常的自然現象,河、井、泉、池裏的水同時泛漲,夜裏有五色光氣貫入紫徽星,遍於四方,天空竟然看不見二十八星宿,緊接着山川、大地、宮殿和民宅都搖晃起來。請注意,後面的“喪六師於漢”並不是說的周昭王在第三次討伐荊蠻時遭遇了地震而喪生於漢水。它們之間沒有任何聯繫,只是發生在同一年。

3、周幽王時期

《國語·周語》記載:“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史記·周本紀》記載:“幽王二年,西州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

《毛詩正義註疏·小雅·十月之交》描述:“燁燁震電,不令不寧。百川沸騰,山冢萃崩。高岸爲谷,深谷爲陵。哀今之人,胡潛莫懲。”

這三段記載描述的是西周的末代天子——周幽王時期,鎬京附近又發生了一次強烈地震。這次的規模較前兩次強度更大,範圍更廣,甚至岐山還發生了泥石流。剛好這一時間是史書詬病的周幽王執政初期,所以很多人便把地震和周幽王的無道聯繫起來,認爲周幽王是遭天譴,才導致西周的滅亡。實際上,這些都是附會之言,周幽王其實是一位力圖復興周王室的天子,只是他採取的措施傷害了貴族公卿的利益,才遭到他們的出賣,最終被申侯勾結犬戎而戰敗滅國。更無恥的應該是申侯的賣國行爲。

總之,地震是自然現象,和周朝的國運沒有任何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