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個教育方法|助你成爲卓越的家長

在小學語文學習與考試中,會經常出現一些使用修辭手法的句子,然後讓孩子說說這些修辭在句中的作用,對這類問題,許多孩子都感到難以應對。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常見修辭手法的特點及其在句子表達中的作用。

什麼是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就是通過潤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進步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語言表達得正確、光鮮而生動有力。

1. 語文中的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借代、反問、設問、對比、反覆、雙關、引用、反語、聯想、通感、頂真、互文、迴環、移情、象徵、寄寓等。

2. 常用的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借代、反問、設問。

比喻

1. 什麼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間的某些相似之處,用一個事物來比方另一個事物。多用一些詳細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

2. 比喻的三要素

(1)本體: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體:即用來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詞:用來表示比喻關係的詞。

常見的比喻詞主要有:像、似乎、若、好像、似的、好似、如、如同、彷彿、比如、一樣、成了、變成、是……

如何判定一個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固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定一個句子是否爲比喻句,除判定句子是否有三個要素以外,還要重點留意:本體和喻體必需是本質不同的事物。

3. 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錦繡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錦繡的小興安嶺》

擬人

1. 什麼是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爲、思惟、語言、感情、流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2. 判定要點

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3. 擬人的作用

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詳細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將事物賦予生命,生動形象地寫出某事物某特徵,表達作者某情感。

4. 典型例句

(1)風兒輕輕地唱着歌,喚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頑皮的雨滴最愛在雨傘上盡情地跳舞。

(3)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春》

(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

(5)太陽的酡顏起來了。《春》

誇張

1. 什麼是誇張?

誇張是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通情達理地強調或縮小。一定要留意:對某個事物進行擴大或者縮小的描述,但不是毫無邊際、沒有原則、無窮的,不同於說大話,而是藝術的擴大或縮小。

2. 誇張的種類

(1)擴大誇張

對事物的外形、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強調。

如: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似乎也要曬化了。

(2)縮小誇張

對事物的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

(3)超前誇張

把後泛起的說成先泛起,把先泛起的說成後泛起。

如:她還沒有端羽觴,就醉了。

3. 誇張的作用

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給人啓示,加強渲染力,引發聯想。

4. 典型例句

(1)這巴掌大的地方,怎麼能踢球呢?

(2)十幾天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

排比

1. 什麼是排比?

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意義相近、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起來,藉以增強表達效果。

2. 判定要點

排比的特點顯著,句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的短語或句子。

3. 排比的作用

增強語氣,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說明道理。

4. 典型例句

(1)晏子回答說:“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尖,大王怎麼說沒人呢?”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白叟,像巨象,像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

對偶/對仗

1. 什麼是對偶?

對偶又叫對仗,是一種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2. 判定要點

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3. 對偶的作用

整潔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表意凝練,易於記憶。

4. 典型例句

(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2)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借代

1. 什麼是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說出本體事物的名稱,而借用與本體事物相聯繫的其他事物來代替本體。

2. 判定要點

用相關的事物代替要表達的事物。它誇大兩事物間的相關點。

3. 典型例句

(1)一羣淚痕滿面的紅領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腳望着,望着。

(2)幾十把雪亮的刺刀闖進來。

反問

1. 什麼是反問?

反問就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謎底就在問句中。用問的語氣表達確定的意思或加重語氣。說白了就是有問答在句中。

反問是四大句類中的一種(其他三種是陳述句、感嘆句、祈使句)。

2. 反問的作用

反問表達的意思更堅定,使讀者確信無疑,毫無辯駁、懷疑的餘地,進而達到強化語氣、強化情感的作用。

3. 典型例句

(1)這不是偉大的異景嗎?

(2)莫非沒有應該求全的地方嗎?

設問

1. 什麼是設問?

說話、寫文章時,爲了誇大自己的看法或結論,有時先提一個題目,以引起大家的留意和思索,然後由自己來回答所提出的題目,直白地說就是自問自答。

2. 判定要點

明知故問,自問自答。

3. 設問的作用

提醒人們思索,有的爲了凸起某些內容。

4. 典型例句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溫暖溫暖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

對比

1. 什麼是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統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2. 判定要點

運用對比,必需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本質矛盾有深刻的熟悉。對比的兩種事物或統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係,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3. 典型例句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訓練

一、指出下列各句運用的修辭手法。

1. 一串串寶石般的水珠飛騰着,飛騰着,落進深潭。( )

2. 聽了這感人的故事後,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可愛的嗎?( )

3. 別看小草的身軀是那樣的荏弱,卻有着驚人的生命力。狂風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乾旱不能滅絕它;即使是車輪將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會從地下挺直身軀,開始新的生活。( )

4. 蒲公英媽媽爲孩子們預備了降落傘,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5. 蟋蟀在平臺上彈琴。( )

6. 水簾落下來,如同片片錦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

7. 太陽衝破了雲霞,跳出了海面。( )

8. 那些像棉花球似的雲,叫積雲。( )

9. 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碗有千斤重,怎麼也送不到嘴邊。( )

10. 小鳥好肥,整個身子似乎一個蓬鬆的球兒。( )

11. 小青石看見了許許多多人的腳,它覺得很舒暢。( )

12. 威尼斯小艇步履輕快靈活,彷彿田溝裏的水蛇。( )

13. 父母的錢,莫非我們就可以隨便亂花,隨意鋪張嗎?( )

14.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15. 山風梳理着他蓬亂的頭髮。( )

16. 葛洲壩似乎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項鍊,鑲嵌着無數珍珠和寶石。( )

17. 是誰創造了人類的文明?是勞動人民。( )

18. 每一根柱子都在顫抖,都在歌唱,都在吹奏。( )

19.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20. 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緣,閃動着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的浪花嗎?( )

21. 高粱漲紅了臉,稻子笑彎了腰。( )

22. 敬愛的周總理啊!難忘您那開朗的笑聲,難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難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襟懷胸襟,難忘您那鞠躬盡瘁的一生。( )

23. 藍色的天上飄着的浮雲像一塊一塊的紅綢子,映在小鎮的江河上,像開了一朵一朵雞冠花。( )

24. 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莫非不是真理嗎?( )

25. 什麼花兒秋天陣陣香?什麼鳥兒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陣陣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

26. 傍晚在樓臺小坐,看到天上的飛鳥還巢,他會想家;秋風蕭瑟,看到樹木落葉歸根,他會想家;每逢魚汛,看到大海里的羣魚迴游,他還會想家。( )

二、按要求改寫句子。

1. 老師不辭辛苦,用心血培育我們成長。(用比喻手法)

2. 鳥兒在樹枝上跳動。(用擬人手法)

3. 我覺得這個碗很重,怎麼也送不到嘴邊。(用誇張手法)

4. 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用擬人手法)

5. 顆顆水珠在荷葉上轉動。(用比喻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