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大片上映的十一月實在是涼透了,不僅工作日票房慘不忍睹,連週末票房都連創新低,正是看到這樣的機會,《除暴》宣佈提檔一週上映。

事實證明,這次電影的選擇絕對正確,儘管豆瓣3萬多人打出6.6的分數,貓眼8.6的評分都只能說中規中矩,但由於市場實在是太過飢渴,讓《除暴》的首週末成績顯得特別亮眼。

故事根據九十年代張君團伙連續搶劫的真實案例改編,雖然是內地題材,但因爲主創團隊有一半屬於香港班底,讓全片從內到位都散發着港產警匪片的特有味道。

影片的整體架構屬於典型的雙雄對決,即由王千源飾演的刑偵隊長鍾誠和吳彥祖飾演的犯罪頭目張隼之間鬥智鬥勇。他們有着同樣對"事業"堅持不懈的態度,以及縝密的思維和極強的行動能力,同時,又總能夠從對方角度去思考後續的行事目標和方向,這樣的戲劇衝突保證了本片在大部分時間都不會冷場。

電影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復古,大到匪徒搶劫方式,警察破案手段,小到城市場景的還原,通訊設施及服化道具的使用,都充滿着專屬於九十年代的質感。影片在拍攝時參考了大量紀錄片素材和一線刑偵人員的講述,在背景還原度方面可謂是下足了功夫。

劇中的幾場搶劫戲時間不長,但簡潔高效,寥寥幾個鏡頭,幾句言語,就把匪徒兇殘狡猾的一面展現出來。而除了與警察正面追車和槍戰之外,電影把更多時間放在犯罪前的周邊環境熟悉,包括如何精確計算警察出警時間及方位,讓這場貓鼠遊戲多了更多技術含量。

這種高智商犯罪和警察追兇的狠勁相得益彰,戲份的平均分配更是讓警匪雙方都有足夠的時間去痛快發揮。影片每隔十幾分鍾就一個小高潮,用連續性的壓迫,帶來武戲的暢快淋漓。賓館抓犯人長鏡頭調度雖有些混亂,但勝在真實感很強,跳樓、槍擊、爆炸一氣呵成,黑暗密閉環境下的窒息感實在引人入勝。結尾浴室雙雄肉搏,拳腳相加瞬間荷爾蒙爆棚,不過,搞笑的是,無論兩人動作多麼激烈,那包裹着的浴巾就是不會掉下來。

因爲師承香港黃金年代的拍攝手法,電影在場景調度、氣氛渲染方面都做得十分到位,觀衆在觀看時會自動忽略掉劇情中諸多不合理的地方及邏輯漏洞。

事實上,影片展現的跨越多地區偵破和現實差距很大,如果不成立高級別專案組,不管哪個警局都不可能像片中一樣花如此多的時間、出動如此多的警力去輾轉於各個城市。同時,影片角色前後智商相差太大,張隼被擒獲,不是因爲警察這邊多麼厲害,而是自己突然腦短路,留下一堆線索。這種前後不平衡,使得後期觀影效果大打折扣,淪爲虎頭蛇尾的典範。如果不是因爲審查原因,張隼甚至完全可以繼續逍遙法外,讓案件徹底無法偵破。

人物塑造上,張隼這條線還算豐滿,親情、感情都有涉及,可鍾誠那條線就太過單薄無趣,這個人物沒有家庭描寫,看不到社會關係,甚至連親戚朋友都沒有,彷彿不受環境形象,成爲只爲破案而存在的超人,缺乏與外部世界的溝通聯繫,變成特立獨行的異類。

不過,儘管該片劇情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在武戲方面卻是實打實,不僅打的爽,看的也爽。電影多次致敬《喋血雙雄》,讓人彷彿穿越回當年的錄像廳時代,倍感唏噓。

表演方面,吳彥祖繼《新警察故事》之後,再次帶來另類的反派,讓人印象深刻,王千源的警察角色發揮餘地不大,依然是那種一根筋、不顧小家的偏執狂。

春夏戲份很少,但演得不錯,可惜角色位置非常尷尬,讓這個角色瞬間淪爲工具人;衛詩雅作爲戲份最多的女性角色,卻完全立不起人設,最後只能淪爲男性羣像的點綴,反倒是老戲骨鮑起靜短短几個鏡頭,就把一位關心兒子卻無能爲力的母親角色塑造的豐滿而立體。

導演在創作過程中很想加入一些警察之間的情感元素,但由於重心不穩匆匆帶過,只落得喫力不討好的困境。

文 | 王行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