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最近看了一部韓劇《產後調理院》,其實就是在講月子中心裏發生的事情,但是內容過於真實。

女主生完寶寶後筋疲力盡得睡過去了,醒來她已經在病房了。

嘴脣乾裂的她發出微弱的聲音:我要水。

但是沒人理她,因爲公婆和老公都在看着睡籃裏的小寶寶,滿眼歡喜。

她仍然在說:“我要水。”

婆婆轉臉過來,也只是祝賀她順產生了寶寶,並沒有聽到她的訴求。

這時候女主的媽媽從病房外走進來,面無表情說了句:“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麼順利生產的?我的女兒是歷經生死!”

接着用水打溼紙巾,放在了女主的嘴脣上,幫她溼潤……

這生過孩子的寶媽們太有感觸了!

滿屏的彈幕都說想起以前……

後來女主媽媽要回去,女主不想媽媽走,說到:“你走了,孩子在這你放心?”

媽媽卻說:“孩子的爸爸媽媽在這裏,我有什麼不放心的?”

於是就剩下了這對新手爸媽和新生寶寶在病房裏。

女主下牀要看看寶寶,站在小寶寶的小牀旁邊上感慨寶寶好小(寶寶取名固體膠)。

老公說着說着喊了句“固體膠媽媽”,女主有些驚喜,她顯然還沒適應媽媽這個稱呼。

就在這時,寶寶突然哭了。

兩個人慌了神,老公要去不,老婆趕緊勸阻,二人連忙按牀頭的緊急呼叫按鈕,呼叫護士。

護士問他們怎麼了,他們說:“孩子哭了!他哭了!”

護士很無語的就掛掉了電話……

他們手忙腳亂的根本不知道怎麼辦。

這就是新手媽媽的真實經歷。寶寶出生後,多數媽媽一時間無法適應這個新身份

即使你孕期一直覺得自己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寶寶出生後,你仍然會有一種不真切的感受。

回想一下,你是用了多長時間才接受“媽媽”這個身份的?

其實性格不同的人,接受的快慢也不同。

活潑開朗型寶媽

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當媽媽了,彷彿渾身有放不完的電。生完寶寶明明經歷了生死,卻也能雲淡風輕,跟別人聊起來也很輕鬆自在。

可以很快接受媽媽這個身份,不過興奮勁兒一過,就會覺得也就那樣。

平淡無奇型寶媽

早就做好心理準備了,提前也學習了很多育兒知識,對於孩子出生也不是特別激動。

常見於是二胎寶媽,孩子出生後,反而覺得自己輕鬆了許多。照顧起孩子來也不會手忙腳亂。

後知後覺型寶媽

一時半會兒無法進行身份轉換,就和開頭提到的電視劇女主一樣。

其實我當時就有一個感受,親戚好友來醫院的時候,很多都是看孩子,感覺自己被冷落,他們說的都是“爲了孩子你也得趕緊把身體養好”,當時聽到這句話覺得特別刺耳。

孩子出生後,所有的一切都是爲了孩子,讓我很難接受,甚至內心還是在排斥着孩子,不願意接受他。

後來還是我母親把孩子抱來說:“你這個當媽的,趕緊給我外孫喂喂奶!”

我這才被逗笑了,把孩子接過來。

抱在懷裏的那一瞬間,看着這個小小的軟軟的娃盯着我看,我瞬間心就化了。

我不知道怎麼抱,我母親手把手教我,我不知道怎麼喂,我母親也在幫我。

其實,很多第一次當媽媽的女性,都和我這個表現是差不多的。

你排斥自己的娃,不願意抱他,這不是你的錯,不用有負罪感,這是正常的。

即使你孕期無數次摸着肚子跟他講話,但他出來來,會哭會鬧又會動,你還是一時半會兒無法接受。

看着小小的身體,你也無所適從,這都是正常的,你需要給自己一個適應的時間,

而且我直到出院回家後,都沒能很快的適應我有孩子的這個變化。

有一次給孩子喂完奶哄睡後,就把孩子放在臥室牀上,然後就去客廳喫飯了,喫飯的時候聽見小孩哭聲,我還納悶這誰家孩子哭這麼大聲,當媽的也不哄哄。

然後我婆婆給我一個眼色,我才一拍大腿跳了起來,啊,我的娃兒!

感情是需要培養的

爲什麼多數家庭,給人的感覺是媽媽會比爸爸更愛孩子?正是因爲媽媽一直陪在寶寶身邊不斷地照顧。

母乳餵養,讓你們更親近。

當孩子餓了,哭鬧不止時,媽媽一餵奶,寶寶就不哭了,這對媽媽來說是一種鼓勵,慢慢的與孩子也就更親近了。

孩子的每次哭鬧,你的安慰,都讓你覺得孩子被需求

不少寶媽最痛恨的就是好不容易哄睡的娃,家裏人又把孩子吵醒,一方面是覺得哄孩子很累,另一方面就像守護自己的財產一樣,悉心愛護。

總之,有了娃之後,適應媽媽這個身份,是需要時間的,這段時間內,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就會讓你從最開始的被需求,變成了需求。

慢慢的你會發現,隨着孩子的長大,不再是他需要你,而是你更離不開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