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早期工人運動舊址--奉天紡紗廠位於瀋陽市和平區撫順路66號,皇寺廣場附近,佔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現存建築僅剩下一棟“品”字形的仿歐式建築辦公樓。大門樣式十分經典別緻,主體兩層,拱卷式門窗。在中間上方還突出有三層高的樓閣。在正面二層樓閣中間鑲嵌有羅馬式圓形立鍾並設陽臺,寶瓶式護欄。一樓中間開門,南側爲走廊,檐廊與弧形套窗相連。門窗全部爲拱形,上面雕飾弧形窗套,小葫蘆圍牆。2004年,奉天紡紗廠舊址被列入瀋陽市首批不可移動建築文物,後又被列爲國家工業遺產。

瀋陽“奉天紡紗廠”

1919年,張作霖剛剛就任東北巡閱使。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火紛飛,物資短缺,百姓日常需用的棉布更是奇缺。當時洋布壟斷東北棉布市場,一旦斷貨,百姓無布可用。張作霖聽從奉天省代省長王永江的提議,令省財政廳在奉天籌設紡紗廠生產棉布,定廠名爲奉天紡紗廠,由官商合股興辦,資本定額爲奉大洋450萬元。股份定額爲4.5萬股,每股奉大洋100元。1923年,奉天紡紗廠正式投產,與當時外國輸入的棉製品進行了有力的對抗。

瀋陽“奉天紡紗廠”

奉天紡紗廠佔地三百餘畝,廠房幾百間,從美商慎多洋行購進紡紗機兩萬錠、紗布機二百臺及發電機等全套設備,還建有鐵路專用線、機械修配廠、鍋爐房、水塔、貨棧等,設施完善,是奉天民族資本規模最大的紡紗工業企業,並擁有雄厚資金,僅兩年時間,便完成了建廠後的機械調試。紡紗廠正式投產後有員工一千多,後來逐漸增至五千餘人,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全廠年獲利大洋三十萬元,是世界上新建的最大紡紗廠。

瀋陽“奉天紡紗廠”

1928年,張學良主政東北以後,奉天紡紗廠改名爲遼寧紡紗廠。到1930年5月,工人已發展到一千八百多人,成爲當時奉天省城人數最多的工廠之一。九一八事變後,遼寧紡紗廠設備和資產全部被日本侵略者掠奪。1946年的,由國民黨統一接收委員會撥交東北生產管理局接管,改奉天紡紗廠爲瀋陽紡紗廠。1948年,瀋陽解放後,由東北人民政府接管,改稱東北第八紡織廠,1955年爲國營第八紡織廠,1958年後更名爲瀋陽紡織廠。

瀋陽“奉天紡紗廠”

奉天紡紗廠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鬥爭歷史的工廠,在瀋陽工運史佔有重要的地位。民主革命時期,在黨的領導和影響下,奉天紡紗廠先後發生了五次較大規模的工人罷工鬥爭。關於奉天紡紗廠,還有專門的歷史小說《天下第一廠》,記錄了在兵荒馬亂年代裏,最真實的“奉天工業故事”。因此,奉天紡紗廠的發展史是一部展現中國近代文明史的重要資料,也體現了奉天在新中國建立過程中發揮的特殊作用。人們說“奉天紡紗廠是瀋陽的歷史地標,承載着瀋陽的工業文化。”作爲瀋陽的一張歷史名片,爲世人瞭解瀋陽歷史,打開了一扇重要的窗口!

瀋陽“奉天紡紗廠”

(圖片源自網絡,感謝分享!如有侵權,刪圖致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