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面前,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倖免。爲有效遏制疫情,部分國家採取了封鎖措施。然而對某些人來說,“家”,這一本該是充滿溫馨的地方,由此變成了她們的“噩夢”。

根據聯合國網站消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婦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情況激增。在某些國家和地區,撥打求助熱線電話的數量增加了5倍。與此同時,幾十年來在性別平等和婦女權利方面取得的有限進展,也因疫情呈現出被削弱的趨勢。

11月25日,是聯合國確立的“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也被稱作“國際反家庭暴力日”。聯合國由此推出了名爲“橙色點亮世界:資助、回應、預防、數據收集”的主題活動。

在疫情背景下,各國出現了哪些家暴事件?爲應對家暴,各國又有何“高招”?

疫情之下,家暴事件激增

“家已經成爲了最危險的地方”

據法國“24電視臺”報道,從尼日利亞和南非婦女性侵案激增,祕魯失蹤婦女人口數量也在逐步攀升,巴西和墨西哥的女性甚至被殘忍殺害,到歐洲婦女團體處理相關案件應接不暇,種種跡象表明,新冠疫情正在加重性暴力問題。

根據聯合國2020年9月下旬發佈的數據,全球各國均爲遏制疫情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封鎖措施,這導致投訴或舉報受到家庭暴力的電話增加,這一數字在阿根廷上升了25%,塞浦路斯和法國均上升30%,而在新加坡,因受到家暴而撥打求助電話的數量增加了33%。

聯合國婦女署發佈事實和數據,呼籲結束對女性的暴力行爲。/ 聯合國網站截圖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婦女和兒童被“封鎖”在家中,“對於她們來說,家已經成爲了最危險的地方”。

法國“24電視臺”報道稱,在尚未暴發疫情的時候,她們可以尋求法律幫助並找到“臨時庇護所”,以此來遠離施暴者。但在疫情期間,許多庇護所爲減少感染風險而選擇關閉,法院甚至暫不受理案件。

印度女性Heena表示,“我覺得自己與一個沒有工作、吸毒,而且還會毆打我的丈夫一起被困在了房子裏”。

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全球針對婦女的暴力行爲激增。/ 法國“24電視臺”報道截圖

聯合國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9月,全球已有48個國家將預防和應對暴力侵害女性和兒童的行爲納入“新冠病毒應對計劃”,另有121個國家開始採取措施,以在新冠疫情期間,爲受害女性提供幫助。但聯合國同時指出,“仍需付出更多努力”。

應對家暴,各國均有“高招”

“Mask-19”與“生命備忘錄”

據BBC報道,在西班牙加納利羣島,“性別平等研究所”發起了一場名爲“ Mascarilla-19(Mask-19)”的運動。

根據規定,當女性遭受家暴卻不便公開討論時,可以前往就近的藥房,對藥房工作人員說出暗號。

“性別平等研究所”發起了名爲“ Mascarilla-19(Mask-19)”的運動。/ BBC網站截圖

當這名女性說出“Mask-19”的暗號後,藥房工作人員便會記錄下她的姓名、地址和聯繫方式,並提供緊急服務。她可以選擇回家,或者在原地等待警察的援助。

“Mask-19”運動發起者Kika Fumero表示,“當一名女性在家中遭到暴力時,她可以去最近的藥房,要求使用‘Mask-19’,這或將挽救她的生命。在各個國家實施封鎖期間,藥房是少數幾個人們仍然可以自由進入的場所,並且隨處可見”。

目前,西班牙、德國、意大利、法國、挪威及阿根廷,都已開始採取這一方法,以幫助女性“逃離虐待”。

除此之外,法國還開設了一個名爲“生命備忘錄”的網站。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RFI)報道,法國自10月30日實施封鎖措施以來,關於遭受家暴的投訴電話激增,與2020年春季相比增加了42%。

爲幫助女性安全的存儲各類信息,法國開設了“生命備忘錄”網站,能夠幫助女性存儲照片、文本、電話錄音、信件甚至醫療記錄等信息,如果未來她們需要對施暴者提起訴訟,便能夠從這一網站中導出信息。

反家暴典型案例

英國一起家暴致死案件,曾推動相關法案出臺

在各國反家暴的典型案例中,最爲著名的便是英國“克萊爾法案”(Clare's Law),這是以家暴受害者克萊爾·伍德的名字來命名的。

據《曼徹斯特晚報》報道,2007年,34歲的克萊爾剛剛結束一段婚姻,便在“臉書”上遇見了阿普爾頓。在相處10個月之後,克萊爾發現阿普爾頓還與其他4名女性有染,最終決定結束這段戀情。

2008年10月7日,是克萊爾提出分手的第5天,她前往警察局報告前男友對她的威脅。克萊爾表示,阿普爾頓不僅在語言上辱罵她,還威脅要燒燬她的房屋。爲確保克萊爾的安全,當天,兩名警察護送她回家。

“克萊爾法案”活動家邁克·布朗的女兒被謀殺,但他不想再讓任何人遭受痛苦。/ 《曼徹斯特晚報》報道截圖

然而,克萊爾卻未能擺脫前男友的控制。2009年2月,阿普爾頓將36歲的克萊爾勒死在家中,並焚燬了她的屍體。6天后,阿普爾頓被發現上吊自殺身亡。

據BBC報道,在隨後的調查中,警方發現阿普爾頓有針對女性的嚴重暴力與犯罪史,也曾恐嚇威脅過其他女性,但克萊爾對此毫不知情。

克萊爾的父親邁克認爲,如果克萊爾能瞭解更多關於阿普爾頓的背景信息,她就不會被殺害。此後,邁克發起了一項新的法律運動,旨在幫助女性識別潛在的暴力伴侶。在他與英國各大反家暴組織的推動下,“家暴揭露計劃”(the Domestic Violence Disclosure Scheme),又名“克萊爾法案”得以出臺。

“家暴揭露計劃”不僅給予了個人“詢問權”與“知情權”,如果人們擔心他們的伴侶存在暴力記錄,或有實施暴力及虐待的風險,他們可以通過該計劃向警察查詢。如果被問詢對象確實存在暴力記錄,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警察可以向問詢人公開信息。如果發現問詢者處於被家暴的威脅之中,警方也可以立即採取行動保護問詢者的安全。

2012年9月,“家暴揭露計劃”在大曼徹斯特郡、格溫特郡、威爾特郡、諾丁漢郡4地試點實行;2014年3月,該法案在英格蘭與威爾士全面推行。

中國法學會專家:“家庭暴力已成社會病之一”

在法律上,各國對於家庭暴力的認定有何不同?家暴案件呈現了哪些共同特點?各國在反家暴法案上又取得了哪些進展?新京報記者就此對話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蔣月,聽她講述對家暴案件的觀察。

“界定當事人範圍越廣,法律干預的強度越大”

新京報:就您瞭解而言,各國在法律上對“家庭暴力”的認定,有哪些區別?

蔣月:“家庭暴力”最常見的區分爲三類:身體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各國法律在認定家庭暴力時的主要區別,在於涉及家庭暴力的當事人範圍不盡相同。

有些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將涉及家庭暴力的當事人範圍限定在具有合法婚姻家庭關係和其他親屬關係的人之間,而有些國家和地區則把原配偶、原同居伴侶、原公婆與兒媳、原岳父母與女婿、戀人或者原戀人等親密關係者和曾經有的親密關係當事人之間發生的暴力,也納入其中。

2015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已將“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爲”納入其中,這說明我國界定的當事人範圍是比較寬泛的。一般可以說,界定當事人範圍越廣,法律干預家庭暴力的強度越大。

“具有時間持續性及隱蔽性等特點,含多種施暴手段”

新京報:近年來,國際上發生的家暴案件呈現出哪些特點?

蔣月:家庭暴力,是現代文明社會中的重要社會問題,也是社會病之一。在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發生率較高,大約爲20%。

首先,無論中外,家庭暴力案件主要發生在共同生活的家人和親屬之間,施暴者與受害人之間具有特定親屬身份關係或者曾經具有特定親屬關係,所以,“家庭暴力”一詞用之概括這類現象。

其次,家庭暴力具有時間持續性。施暴者在不同情形下、在不同時間段,利用不同藉口,多次或者對長期對同一個或幾個受害人實施家庭暴力。

其三,家庭暴力常具有隱蔽性。通常,施暴者是在家裏或者室內採用打罵、侮辱、性侵等手段對受害人施暴,外界不易及時獲知,儘管也有少部分家庭暴力發生在公共場所。相當多的施暴者在家外,看上去道貌岸然,“不像是會對家人實施暴力的人”。如果受害人不主動積極尋求外界幫助,外力難以介入和干預。爲此,許多家庭暴力事件未能在早期、中期被阻止,而後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最後,施暴者的施暴手段“多種多樣”,既有肉體傷害,又包括精神傷害。前者,例如毆打、體罰、飢餓,性侵等;後者,例如感脅、恐嚇、譏諷、羞辱,折磨,限制人身自由,故意毀壞財產等。

“在反家暴立法方面,各國已取得顯著成效”

新京報:各國在反家暴立法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

蔣月:隨着人權觀念深入人心,人權保障意識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各國法律積極干預家庭暴力,其成效顯著。

以英國爲例,1996年《家庭法》規定了“禁止侵擾令“,法院有權頒佈此類命令,禁止被告侵擾申請人或者其共同生活之人;禁止對象可以是一般侵擾行爲人,也可以特定侵擾者,或者兼具前兩者;法院還有權要求被告提供保證;若保證達不到法院要求或者被告未提供保證的,法院可以在下達“禁止侵擾令“時附加逮捕權,即被禁止對象一旦違反法院命令,警察即有權將其逮捕。2004年,英國頒佈了《家庭暴力與犯罪及受害人法》,規定違反禁止騷擾令的行爲構成犯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則引入了“人身安全保護令”等新制度,爲家庭暴力受害人和已經面臨遭受家庭暴力的緊急危險的人提供一般保護、緊急保護。不過,該法律實施欲達到預期效果,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文/雅卓、若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