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每一位新媽媽生完孩子之後,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是——“坐月子”。

在醫學上,“坐月子”期間被稱爲產褥期,這時的產後媽媽正處於身體虛弱的狀態,需要通過“坐月子”來調理身體。

與此同時,產褥期也是產後媽媽最脆弱、容易生病的時期,身邊不少人提醒,“坐月子”稍有不慎,可能會得“月子病”。

那麼,這個“月子病”到底是什麼病?

“月子病”不是一種“病”

事實上,迄今爲止,在醫學界沒有關於“月子病”的說法。“月子病”大多是民間的說法,由於坐月子時沒有避諱一些禁忌,如吹風、洗頭、碰涼水等,往後落下病根。

而在網絡上對“月子病”的解釋是:

“月子病,亦稱之爲“產後風、月癆、月家癆、月奸病、月中傷、幹耳病”等,是婦女在分娩時期,因筋骨腠理大開,身體虛弱,內外空虛不慎風寒侵入而引起的一種病症。”

其實,傳統的“月子病”更像是很多症狀的總稱,根本算不上是一種病。

女性在懷孕時,爲了適應胎兒的發育,雌激素、孕激素等內分泌會隨之發生變化,內臟器官被胎兒擠壓,胎兒在分娩時又對盆底、陰道帶來了影響。

因此,產後媽媽在產褥期,沒有調理好身體,纔會導致“月子病”的各種症狀。

“月子病”的4種表現

1

產後惡露不斷

生產完之後,惡露(即宮腔內的殘留物)一般會在3~4周內排乾淨。

由於每個產婦的體質差異,排出惡露的量不一樣,時間也會不同。大家不必恐慌,如果惡露久久沒有排乾淨,可以到醫院做B超檢查。

2

產後缺乳

這種情況很常見,可能與先天乳腺發育不良、產後抑鬱心情等原因有關。

3

腰背、關節痛

產後媽媽的骨盆韌帶容易鬆弛,腹部肌肉出現無力感。

加之,產後的孕激素髮生變化,調控骨關節的功能減弱,纔會在產褥期持續發生關節疼痛,甚至是關節炎。

4

頭痛

有些產後媽媽出現頭痛,大多以爲是產褥期吹風着涼所致。其實,這是由於激素變化、睡眠、飲食以及壓力所致。

若頭痛的情況加重,最好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查,並進行科學治療。

科學“坐月子”,做好這6點

在“坐月子”期間,其實並沒有太多的講究,身心舒服,才能恢復得快。產後媽媽多注意以下幾點,順順利利“坐月子”,避開“月子病”:

1、多休息,避免提重物,但不能長期臥牀休息,偶爾也要下牀走一走,適當的活動有利於產後恢復。

2、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細菌入侵,洗澡時選擇淋浴的方式,記住不要坐浴,否則容易陰道感染。

3、飲食上,堅持清淡飲食、合理補身,忌辛辣、油膩食物,尤其是產後2~3天以易消化的食物爲主。

4、注意保暖,但不要捂汗,可以定時開窗通風,以自我感覺舒適爲準。

5、暫時避免性生活,建議在產後4~6周,根據身體恢復的情況,再慢慢恢復夫妻生活。

6、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充足的睡眠,聽聽音樂、看看書,或多與家人交流,緩解抑鬱的心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