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术经纬

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对人与人的互动有着本能的需求和渴望。社交之必需,犹如吃饭喝水。当突然被迫切断一切社交联系,我们的大脑会对社交产生巨大的渴求,就和饥肠辘辘的人特别渴望食物是一样的。

在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日前发表的一项研究中,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家们通过设计精巧的实验和脑部成像技术向我们明白无误地展现了这一点。

在这项实验中,Livia Tomova博士和同事们招募了40名健康的年轻志愿者,每次让志愿者独自在一间连窗户都没有的房间里,从早上9点呆到晚上19点,彻底地社交隔离。手机?自然不准用。

10小时强制性社交隔离结束后,研究人员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测量了志愿者的大脑活动。为了确保这些志愿者此时仍然处于孤零零的状态,研究人员甚至在隔离开始之前培训了这些志愿者,以便他们不需要和研究人员互动,就能够自己躺进核磁共振仪……

随后,研究人员给志愿者展示了一些不同内容的图片,查看他们的神经活动状态有何变化。有趣的结果出现了:相比看到食物或鲜花的图像,孤独的志愿者在看到人们聚在一起欢笑的图像时,大脑中的“黑质”(substantia nigra)有了强烈的反应,发出了“渴求”的信号。

黑质位于中脑,虽然很小,却有重要的功能。过去的很多研究显示,黑质涉及多巴胺系统,激活时给人提供愉悦的感觉。相反,当产生愉悦的东西被剥夺,则会产生强烈的渴求感。例如,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毒品,之所以难以戒除,就与黑质的活动有关。食物让人愉悦,也和黑质有关。

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交隔离之后对社交的渴求,研究人员安排了另外的时间让志愿者完成另一项任务:连续10小时不给吃东西。不出所料,扫描这些禁食志愿者的大脑活动发现,他们在看到食物图像时,黑质的神经活动变得十分活跃。

换句话说,社交隔离后,大脑对社交产生的渴求,就跟人在饿肚子后对食物的渴求是一样的。

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平时社交活动越是丰富的人,在经历10小时的社交隔离后,自我报告的孤独感越强,大脑成像结果也显示对社交的渴望更强。

研究人员指出:“互动对于社会性动物来说是一种奖励,是一种本质上令人愉悦、有意愿去做的行为。”因此,当我们被剥夺这种“奖励”时,哪怕只是短暂的一段时间,大脑就会受到影响,变得更想要去寻求社交互动。

然而在2020年,受病毒所迫,已经有太多人不得不经历了长时间的社交隔离,只能隔着屏幕与亲朋好友“云聚会”。这种新常态,无疑正在影响着我们的大脑和精神状态。

研究人员也指出,现在他们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去回答,例如社交隔离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视频通话等虚拟社交是否有助于缓解人们对社交的渴望,隔离如何影响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等等。

很多人都在期待,随着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疫情的防控以及科研人员在疫苗开发上的不懈努力,我们能够早日恢复疫情前的社交生活。

参考资料

[1] Livia Tomova et al。, (2020) Acute social isolation evokes midbrain craving responses similar to hunger。 Nature Neuroscience。 DOI: 10.1038/s41593-020-00742-z

[2] A hunger for social contact。 Retrieved Nov。 24, 2020, from  https://mcgovern.mit.edu/2020/11/23/a-hunger-for-social-contac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