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碩

新浪財經訊 美國東部時間 11月26日,由麻省理工學院創立的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新與創業論壇(MIT-Chin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um)組織的高峯對話迎來了《生物科技商業化的技術與挑戰》論壇,來自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的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和Alnylam製藥公司的CEO約翰-馬拉加諾(John Maraganore)出席了論壇並對未來生物科技的發展趨勢作以探討。

喬治-丘奇和約翰-馬拉加諾都認爲,本次疫情給科學家們帶來很多的思考,疫情同時推動了生物科學的研究。如果需要十年的臨牀試驗期的實驗,疫情會把時間縮短爲10-15天。有些國家最開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但隨後反應則非常快。這些方法其實非常容易普及,比如說戴口罩等,這在很多疾病上都被廣泛使用。另外科學家得到的啓示是,分子醫療和可轉移的基因序列都很容易被部署,這也許無法解決目前的問題,但是卻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更好的準備未來所面對的挑戰。

約翰-馬拉加諾認爲,疫情對於整個生物行業來說都非常重要,這是個公衆健康的挑戰。但由於新冠疫情才發生不到一年的時間,科學家想要很好的改善治療,但做的還不夠。目前他的小組正在研究延緩病毒發展的疫苗,其中兩組疫苗有比較好的數據,總體來說,有700多個項目正在推進,大概300多個疫苗臨牀項目正在試驗當中,學術界和業界應該聯合起來相互合作。

他表示,在這方面完全支持比較傳統的方式,比如說保持清潔、戴口罩、物理隔離等,而不是很支持現在比較“政治”的觀點。有些人認爲民衆的自由是最重要的,有些人認爲民衆應該依賴於政府,這兩點他都保留餘地。

在疫苗的開發上,市場認爲研究進展速度過慢,也有些人在抗生素的安全問題上有所擔憂。喬治-丘奇認爲,速度並不是大問題,而是在公衆衛生方面人們做的還不是很好。他表示:“在1980年我們爲了防疫做的很多事情公衆已經忘記了,而現在的很多國家實際上是在學習我們之前的經驗。但我們不應該相互指責,這是我們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約翰-馬拉加諾表示,目前他們在研究RNA干擾着一個項目,這可以非常精準的針對基因組來幫助科學家們開發相關藥物。他們會在動物身上做疫情的模型來參考疫苗在藥物上面的影響。在RNA干擾上,他們發現疫苗已經產生了持久效用,現在正在探索的是是否高危人羣能夠由此提供保護。他希望這些研究能夠真正用於臨牀。由於科學家們沒有趕上疫情的第一波,所以整個疫苗的研發來說將是一個持久戰。

在研發的早期,科學家希望研發出高效疫苗,徹底杜絕疫情。但現在看,機會非常小。未來疫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基本應該像感冒一樣,並且,新冠疫情可能會繼續存在,但是希望不會像現在一樣有如此高的死亡率。

喬治-丘奇透露自己已經在其他人的幫助下接受了疫苗的接種工作,但他的目標不是想領導工作,而是想讓人們知道科學家有合適的途徑,也會讓人們更加了解至今爲止取得了哪些進展。科學家應該有的一個態度,就是保持開放。從基礎上來說,這次的疫苗的不同在於有效力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確認,第二個就是在接種方式上的不同。所以這些特點結合起來,讓這個疫苗值得關注下去,從類別上來說也會更安全。這個過程可以不斷幫助推動在疫苗之下的對話。他想要減少在疫苗方面理解上的障礙,因爲很多人在這方面是存在誤解的。很多人以爲新冠像“好萊塢”片子講的那樣,未來會失去控制,並沒有那麼悲觀,因爲好萊塢並不是真實的情況。

約翰-馬拉加諾認爲,在未來的研發過程有兩個因素很重要。第一個是在本次疫情看到的,非常有利的平臺。無論是RNA疫苗還是其他疫苗,科學家目前看到了循環機制。如果結果變得更好,那麼就需要不斷應用,在下一次的疫情中可以不斷精進現在所擁有的科學技術的平臺,並不斷加快發現新療法的過程。不論未來出現什麼情況,都會有新的措施。第二個是科學家們渴求國家出現新的措施。因爲在這一次的疫情診斷方面是存在很失誤的,所以他非常希望下一次來臨的時候,作爲一個國家在診斷方面能夠做好準備。這樣可以不斷加快疫情應對速度。

喬治-丘奇強調,不是每一個病毒人們都會投入數百萬和數千萬美元進行研發。不論是艾滋病還是肺結核,這些都是人類的殺手,需要數十年的時間面對。新冠只是存在了一段時間而已,人們要記住的是,在未來研發的整體框架需要有高效和節約成本的方式,而不是像現在一樣,投入數億級別的資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