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16年,長安失守,西晉最後一位皇帝晉愍帝銜壁出降,標誌着西晉政權的覆滅。大批的北方漢族向南遷徙,與世居江南的南方漢族結合,建立了東晉王朝,後人稱之爲“衣冠南渡”。

西晉國土

而中國廣袤的北方大地則陷入了長達一百多年的混亂之中。山河破碎、神州陸沉,稱王稱帝之人不下十數,戰火紛飛,白骨露野,人煙滅絕,百不存一。河北殣相望,淮南耕成林,秦川血沒腕,涼州依柱觀。華夏文明幾乎淪爲一片焦土,後人稱之爲“五胡亂華”。

悲劇的始作俑者西晉司馬氏難辭其咎,後世的口誅筆伐也在所難免。但在西晉的八王們沉浸於自己的權利之爭的時候,有一個人卻已經預料到了將來。以一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姿態站立在西晉搖搖欲墜的朝堂上,張開自己的臂膀,力圖阻擋住眼前這輛在通往深淵的道路上疾馳的馬車。

江充

這個人叫做江統,官至豫州別駕(職權非常大,相當於現在省裏面的二把手)。在公元299年的時候,散居在關中的羌氐發生了叛亂,朝廷雖然派兵平定,但是關中地區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見到這般景象的江充憂心忡忡,費盡心力寫下了一篇《徒戎論》。

江充在這本流傳千古的《徒戎論》中,博引古今,歷數了自周朝至晉朝開國以來夷夏之間的恩恩怨怨,依靠前世的借鑑來提醒當權者今日的危局,並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晉書.江充傳》記載《徒戎論》中內容:

當今之宜,宜及兵威方盛,衆事未罷,徙馮翊、北地、新平、安定界內諸羌,著先零、罕並、析支之地;徙扶風、始平、京兆之氐,出還隴右,著陰平、武都之界。......幷州之胡,本實匈奴桀惡之寇也。......今五部之衆,戶至數萬,人口之盛,過於西戎。然其天性驍勇,弓馬便利,倍於氐、羌。若有不虞風塵之慮,則幷州之域可爲寒心。

江充由於親眼見到了關中地區的混亂,在文中明確提出了將羌氐遷徙出晉朝國境的想法。此外,對雌伏在幷州的匈奴部衆也表現出極爲的警戒,雖沒有明言遷徙,不過意思也是非常明確的。

江充《徒戎論》意見示意圖

只可惜,江充苦心的一番言論,換來的只是史書“帝不能用”四個大字。其後沒到十年,天下大亂,江充的言論得到了驗證,當時的人都佩服他的遠見,可是又有什麼用呢?

淝水之戰前的東晉國土

假如西晉王朝的當權者聽從了江充的話,歷史上那一段慘絕人寰的故事或許也不會發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