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很難安靜下來,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制力、衝動、散漫又懶惰。他們被認爲是患上了多動症,有的還可能同時有注意力缺陷。

多動的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就表現出好動,而且通常是毫無目的的動。嬰兒時的他便經常無緣無故地哭鬧,不喜歡睡覺或睡眠不安。到了會走路的時候,他到處跑個不停,或者把家中的抽屜翻個不停。

這種到處的跑動,與嬰兒學習走路時的到處跑動是不同的,前者通常是無目的的,而後者是爲更好地統合自己走路當中的各種感受而不斷練習。

等到大一點了,他可能稍微抑制跑的活動,但過度的神經活動可能造成他的其他行爲問題,如在課堂上不能安心聽課,上學時總是忘了帶這帶那,自己的物品擺放得亂七八糟等等。

姑且不去確認多動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有多動症,但我們在兒童心理諮詢工作中常常發現,有多動傾向的孩子通常都存在感覺統合失調的情況。

他們的大腦缺乏組織感覺的能力,也同樣缺乏組織其他事情的能力,可能表現爲以下幾種感覺統合失調的現象:

① 本體功能問題

對自己的身體各部分不能進行良好的感覺,控制不佳,以至於動作的協調性差,站、坐、立的姿勢東歪西倒,顯得懶散、無精打采。

由於對身體無意識的動作幾乎不能自律,會不停的有一些小動作,即使因害怕父母批評而刻意控制,也會伴有許多焦慮和緊張而難以堅持。

② 前庭感不佳

有的前庭感反應遲緩,喜歡爬高、旋轉,有的則相反,反應敏感,對頭部的任何姿勢變化都會產生不安,容易用小動作或自言自語來減輕心中的不安或避免活動引起的姿勢變化,如長時間趴在桌子上。

另外,由於對空間位置關係不明確,他們常對環境有不安全感而要不停四處探索以消除不安。

③ 觸覺防禦過敏

怕別人觸摸,在人多的地方感到緊張。如果被其他小朋友觸摸,可能反應過度,擊打他人。所以,有些多動的孩子被認爲有攻擊性。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去計劃一連串的工作最爲困難。然而,集中注意力去安靜地完成一件工作(例如:閱讀幼兒畫報、清洗小手帕、用積木搭房子等等)是需要大量的計劃組織工作的。

他通常不知道最先要做什麼?每個動作要用多久時間?如果中途被打斷了,他甚至忘了自己正在做什麼事。有些時候對他而言,集中注意力完成事情,簡直不可能做到。

加強動靜結合的感覺統合訓練,方可改善他們的大腦神經活動組織性、計劃性,從而提高他們的注意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