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建立於公元前221年,滅亡於公元前207年,短短十四載春秋一個王朝就傾覆,還留下個“暴秦”名聲。後世的隋朝也是二世而亡,但好歹也享國38年,比秦朝略強一點,秦朝雖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大一統王朝,爭議卻很大,就像千古一帝秦始皇,在西方學者眼中類似凱撒,但在中國的史書上他永遠有兩面形象,有人覺得他功在千秋,也有人覺得他暴虐無道。

有意思的是,按照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國南公曾經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我們可以從中讀到一種強烈情緒,楚人對秦國的不滿,楚人對亡國的不甘,戰國時期秦國爲了掃平天下逐個擊破諸侯國,楚國雖然不是最晚滅亡的,卻是最難啃的硬骨頭,而且秦朝建立後,楚南公的預言還真的實現了,揭竿而起的陳勝就是楚人,劉邦項羽也是楚人。

劉邦建立漢朝後總結了秦朝滅亡的教訓,其中一條是這樣的:秦始皇放棄分封制,全盤改成郡縣制,王室失去了拱衛,外姓奪權,以至於很快滅亡。所以,漢朝不能像秦朝一樣,漢朝要在郡縣制外繼續推行分封制,保證劉家子孫的力量。事實證明,漢朝延續的時間比秦朝長多了,西漢東漢加起來一共有407年曆史,秦朝遠遠不能相比。

而且秦從崛起到走向毀滅,本身的時間對比也很突出,如果以公元前359年商鞅頒佈《墾草令》,變法拉開序幕爲秦崛起的開端,往後一直到秦王嬴政登基、全面鋪開滅六國大業,這個過程持續了一百多年,嬴政能從秦王變成秦始皇就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但爲什麼秦崛起經歷那麼多坎坷,時間那麼長,秦毀滅卻那麼短,短到讓人感覺不可思議呢?

難道真像劉邦認爲的,秦朝滅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取消分封制?還是其他制度出現問題?關於這一點,後世史官文人也都進行了探索,賈誼就在《過秦論》中分析,秦始皇“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爲天下始”,本來就失去了天下人心,繼位的秦二世居然變本加厲,完全不懂安撫士民,這才導致了秦朝的短命。

秦朝短命,秦始皇、秦二世自身肯定有問題,但秦朝的統治方式纔是根源。我們可以從秦末起義切入來看待這個事情,秦末一片伐無道誅暴秦的呼喊,喊得最厲害的莫過於楚人,自從楚懷王客死秦國,楚人一直悲憫不已;公元前278年,秦國又攻破楚國都城郢城,楚國先王陵墓和宗廟都被毀了,屈原自盡,楚人更將其視爲奇恥大辱。有這些百年恩怨在前,楚人反秦情緒強烈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但隨着楚國滅亡,統一大勢已定,如果秦能夠好好安撫六國遺民,讓楚人的生活還能過得下去,楚地不至於一有人號召就千千萬萬家都決意反秦,畢竟楚人也是人,想要恢復故國的思想主要存在於貴族腦海中(比如項梁項羽),一般人想的是喫飽穿暖,能過日子就好。但秦朝的制度完全不給楚人留餘地,應該說在秦朝一系列法令下,楚地風俗是最不能和秦模式和諧相處的。

楚國地處長江流域,楚人先祖來源說法不一,《元和姓纂》、《世本》等古籍記載楚人先祖是黃帝之孫顓頊,現代許多學者認爲楚人本是長江流域的苗蠻族,不管起源如何,楚國長期被中原諸國視作“蠻夷”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楚先君爲了讓楚國崛起,積極吸收中原華夏的文化。

同時,楚國又保留了從先祖那裏繼承而來的原始信仰,“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楚地有許多與自然崇拜相關的神話,楚地出土文物多鳳凰元素就是因爲楚人相信鳳凰是祝融化身,這些東西可以說已經融入楚人血脈,但秦朝建立後,秦始皇可不管你楚人怎麼想,全部要按照秦的風俗來,遵守法令,一旦觸犯法令,就有嚴重的懲罰在等着你。

秦國在商鞅變法時代就統一度量衡、推行縣制,秦人必須嚴格遵守。商鞅是法家代表,他重視法令的重壓約束作用勝過道德文化教育,變法雖難,但在秦國卻依然步步推行,而且成效顯著,所以即使商鞅被殺,秦國曆代國君也承認商鞅法令管用,繼續實施,秦始皇登基後更將這種法令威懾力用到了極致,書同文,車同軌,廢除六國文字改統一的秦篆,貨幣鑄造權歸朝廷......

既然這些都要統一,法令自然也不分地域,秦始皇採用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後有增設),郡守掌管一郡之事,郡尉管軍兵,輔佐郡守,郡監負責監察工作,縣有縣令、縣長、縣丞、縣尉及其他屬員,縣下有鄉,鄉中有裏,裏設有嚴密什伍戶籍組織,秦朝連坐法就是以此爲基礎,一人犯罪鄰里遭殃,這樣自上而下滴水不漏的管控,無論原先是齊人還是楚人,都處在秦朝體制掌握之中,動輒就會獲罪。

而楚人的風俗傳統,和這樣的體制以及秦法令水火不容。楚人看重祭祀,秦朝規定若是任意進行“奇祀”,罰兩套甲冑;兩套甲冑可不便宜,差不多要爲官府打工三年才能賺到它的價值,這意味着楚人是秦朝體制下最慘打工人。

除了祭祀外,他們還喜歡喝酒,喝酒這事也會觸犯秦律,因爲秦朝嚴禁聚衆擺酒局;甚至連楚人喜歡的載歌載舞,在秦看來也是落後蠻夷的舊俗,這也不讓幹,那也不讓幹,楚人怎麼受得了?

楚國舊地在南方,秦朝大規模徵民夫去戍守北方邊境,楚人走的路最遠,喫的苦最多,楚國還沒覆滅時,楚人服徭役也就是在南邊那個圈裏,哪像秦朝建立後要長途跋涉,死亡風險和損失都比以前高過十倍以上?無論是精神還是物質,楚人都遭受了難以忍受的重壓,陳勝說天下苦秦久矣,其實翻譯一下就是楚人苦秦。

關中秦民習慣了秦的文化法令,他們重視耕戰紀律又有尚武風俗,相比之下楚人“不羈愛自由”,不能接受武力威壓。

於是乎反秦大旗一舉,齊國貴族渾水摸魚,趙、魏、韓、燕隨大流,楚人卻全心全意認真要亡秦。秦朝最大問題不在郡縣制,因爲春秋戰國分裂數百年了,統一早已成爲大勢所趨,但秦不能輕賦少事、約法省刑,依然走老一套的重壓施政法,既激且急、不留退路,這顯然違背了歷史規律。所以說,秦短命的原因,制度只是面,施政方法纔是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