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他從寂寂無名的市井無賴,好不容易混到了泗水亭長,到殺了縣令起義成爲沛公,至推翻暴秦成爲漢王,最後穩坐一代帝王寶座,開創了一個漢朝盛世。他上半生平平庸庸,下半生極其豐富,40多歲才大器晚成,實現了超級逆襲的人生。

漢高祖劉邦其一:貴在自知

劉邦的成功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常常被項羽嘲笑是貪財好色之徒,鴻門夜宴差點丟了性命,被逼無奈退守蜀中,兵敗彭城被困滎陽,受兵權在握的韓信脅迫……

打仗劉邦更是屢遭敗績,在彭城一戰中,他率50多萬聯軍卻被少自己20多倍的項羽打得丟盔棄甲。

劉邦曾對衆人坦言:運籌帷幄,他不如張良;治理國家管理後勤,他不如蕭何;率百萬之軍攻城掠地,他不如韓信;而跟對手項羽相比,更沒有那種勇武氣魄,這些在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都有詳細記載。

劉邦的話,高度概括了他人的長處,承認了自己的不足。在肯定別人的同時,他還自檢自查,作爲一代帝王,這是難能可貴的品質。

啓示:欲先知人,必先自知。在當今高速發展的時代,個人的發展成長,首先應該對自身有清醒的認識,施展自身長處,改善自身的不足,量力而行,才能人盡其才發揮內在潛能。

劉邦與初漢三傑其二:知人善用

劉邦善於識人辨人,會根據不同人的特長而量才重用,如妙計安天下的張良,說客酈食其,忠勇的樊噲,出餿主意的陳平,連誅殺功臣也由心機頗深的呂后代勞。

最具代表的是韓信和陳平,兩人曾經都有污點。韓信曾受胯下之辱,在那個視聲譽如生命的古代,那是奇恥大辱,是最爲人所看不起是的事,但劉邦深信韓信的將帥之才,築壇拜將幫韓信樹立威望。陳平曾欺兄盜嫂,名聲狼藉,但他口齒伶俐,有辯才和善使詭計,劉邦聽信了他的話,極盡造謠抹黑之能事。

反觀項羽,明顯沒有那麼多能人奇才,即使有也大多被埋沒,所以很多跟隨他的人都跑到了劉邦一邊。

啓示:從古至今,劉邦都是知人善用的鼻祖。他發現人才,使用人才的用人之道,時至今日仍是作爲英明的領導必不可少的修爲。

敗走彭城其三:攻心有術

古語有云:“凡伐國之道,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勝爲上,兵勝爲下。”事實證明,劉邦不善攻城,但攻心,他卻是個中高手。

作爲飽經憂患的長者,劉邦心存仁厚,很少有殺戮的負面信息,攻打城池之前總要去問問酈食其能不能和平勸降,所以劉邦的軍隊在當時被稱爲仁義之師。他還常常對周圍的人噓寒問暖,與他們打成一片。這與項羽憑武力征服,殘暴嗜殺,高高在上對比,往往更能籠絡人心。

項羽的不得人心,在敗走烏江途中問路,被老農所騙而身陷沼澤中就可見一斑,也算是悲催了。

劉邦的攻心術,往小了方面說,他能讀懂自己,還能讀懂別人,利用身邊人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攻擊對手的軟肋,往大了方面說是仁者無敵,得民心者得天下。

啓示:劉邦曾對韓信說了這麼一句話:“論攻城,我不如你韓信,但論攻心,你比我還稍差幾許。”時代不同,在當今和平年代,雖然沒有了過去的紛爭亂世,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做人還是要有一定的城府。

鴻門風雲其四:懂得隱忍

生逢亂世,適者生存。劉邦由弱小到強大,多次於危機中逢凶化吉,在關鍵時刻總能挺過去,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他性格中的隱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起初,劉邦義軍很弱小,面對強大秦國軍隊,他只能選擇依附項羽這棵大樹,被冷嘲熱諷是避免不了的事。

鴻門宴時,劉邦擁兵十萬駐紮霸上,成爲項羽爭奪天下的心腹之患,一直想找藉口除掉劉邦。劉邦不得不親自到項羽面前請罪,示弱人前,表示甘拜下風,如果不是這樣,劉邦可能做了項羽的刀下魂,歷史也將被改寫。

楚漢爭霸中,劉邦兵敗彭城,後被圍困滎陽,在關鍵時期,他不得不低三下四用高官厚祿極力拉攏擁兵自重的韓信。

這些,都顯示出劉邦很強的忍耐力,形勢比人弱的時候,避其鋒芒,蓄積力量而厚積薄發,最終實現了英雄造時勢。

啓示: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忍”是一個大學問。所謂世事無常,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特別是在逆境中能忍他人所不能忍,往往都會迎來柳暗花明。

劉邦雕塑結語:

楚漢這段歷史距今已甚爲遙遠,許多細節我們不得而知,孰是孰非也無從考證,劉邦的成功逆襲具有必然性,也充滿偶然性。

都說不以成敗論英雄,韓信、項羽等都不失爲當時大英雄,但結局無疑是重要的。在風雲變幻的歷史故事中,我們應抱以虔誠的態度去了解學習,古人的智慧和處世哲學,今人一樣受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