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220年-280年)是漢朝與晉朝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爲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公元220年,漢朝丞相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漢朝正式結束。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在三國之中,蜀漢是最弱小的一方,也是最先被消滅的國家。公元263年8月,魏國權臣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動戰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今四川劍閣)險道爲屏障,阻擊魏軍主力。

在魏滅蜀之戰中,司馬昭派出了18萬大軍。當然,對於這18萬大軍來說,大部分都被鍾會所掌握了,並且被姜維擋在了劍閣一帶。在此基礎上,鄧艾採用以迂爲直的謀略,在魏蜀兩軍主力對峙於劍閣之時,自率精銳部隊繞道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越過700餘里荒無人煙的地區,鑿山開路,奇襲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漢腹地綿竹大破諸葛瞻、攻佔涪城(今四川綿陽),進逼成都。後主劉禪因鄧艾兵臨城下,向魏軍投降。那麼,問題來了,司馬昭滅蜀,派出了18萬大軍,西晉消滅東吳時,則動用了多少兵馬呢?

首先,公元263年8月,魏滅蜀之戰正式開始。此戰,曹魏的18萬大軍兵分三路。其中,鄧艾所率的三萬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進攻姜維;諸葛緒率三萬多人馬,自祁山向武街、陰平之橋頭切斷姜維後路;鍾會率主力十餘萬人,再分兩路分別從斜谷、駱谷(出自三國志)進軍漢中。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魏滅蜀之戰中,鍾會承擔了主攻的任務,而鄧艾和諸葛緒,則承擔着牽制和阻撓姜維的任務。

不過,在姜維成功甩開牽制,撤回到劍閣一帶後,諸葛緒大軍的基本上被鍾會掌握了,也即鍾會手中直接握有15萬大軍。當然,對於鍾會率領的15萬大軍,一直被姜維擋在了劍門關之外。在此背景下,鄧艾雖然只有數萬兵馬,卻冒險採用了偷渡陰平的策略。對於姜維來說,因爲需要抵擋鍾會,所以無法回援成都。最終,鄧艾擊敗了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等人,成功兵臨成都,迫使後主劉禪放棄了抵抗,從而徹底消滅了蜀漢。值得注意的是,蜀漢滅亡的17年後,西晉才消滅東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時代。

晉滅吳之戰是公元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晉武帝司馬炎發兵水陸並進,直取建業(今南京),一舉滅東吳,實現一統天下的戰爭。公元279年十一月,晉武帝發兵二十餘萬,分六路進軍攻打吳國。爲了消滅東吳,西晉動用了20多萬大軍,也即只比消滅蜀漢多出三四萬人。而這,顯然不能說是較多的兵力了。在夷陵之戰後,蜀漢只有益州這一州之地,其整體兵力,不過10萬人。所以,司馬昭派出18萬大軍來進攻蜀漢,無疑是具有碾壓優勢的兵力了。但是,相對於蜀漢,東吳在滅亡時,仍擁有23萬大軍。

因此,在晉滅吳之戰中,西晉僅僅派出20餘萬兵馬,在兵力是不佔據絕對優勢的。當然,雖然西晉派出的大軍數量,不如東吳的整體兵力,不過,東吳的23萬大軍,也無法全部用在防禦西晉上,畢竟東吳的地域相對遼闊,交州等地也需要留下一定的兵力來防守。而這,無疑是晉武帝司馬炎有信心憑藉這20餘萬大軍消滅東吳的底氣。

晉滅吳之戰開始於公元279年十一月,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也即公元280年,西晉大軍攻克丹陽城(今湖北省秭歸東)後,攻破吳軍橫斷江路之鐵鎖鐵錐,船行無阻,後來又擒獲吳西線統帥、都督孫歆。在東線戰場,吳國丞相張悌率領三萬軍隊渡過長江迎戰,被晉軍夾擊大敗而歸。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場戰役的失利,直接決定了東吳的滅亡。在此基礎上,晉軍將士當機立斷,揮師直指吳國都城建業,吳軍驚恐怯懦,不戰而降,士卒聞訊逃散,於是東吳宣告滅亡。

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在晉滅吳之戰中,西晉雖然可以調動更多的兵力,比如30萬人甚至40萬人,因爲在吞併蜀漢之後,西晉的兵力,無疑超過了之前的曹魏。在三國鼎立時期,曹魏共有45萬左右的兵力,所以,對於西晉來說,整體兵力應該有接近60萬人。不過,在公元280年前後,西晉之所以只派出20餘萬大軍來消滅東吳,主要還是因爲此時的東吳,已經是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朝不保夕了。

最後,衆所周知,孫皓是吳國最後一位皇帝。雖然孫皓即位初期,展現出勵精圖治的一面,但是,在小有成就之後,孫皓就變得昏庸殘暴,這導致吳國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呈現出分崩離析的趨勢。公元274年,當吳國大司馬陸抗病重垂危之際,又向孫皓建議,將長江上游防守兵力增至八萬以鞏固西陵、建平等地的防備。但這些非常關鍵的建議均被孫皓置之不理。換而言之,面對西晉王朝的虎視眈眈,東吳孫皓不僅沒有加強防禦,反而殘害忠良,促使東吳逐漸無人可用。

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到了東吳之際,吳軍士氣的低落,戰前便不斷髮生吳軍將士投降西晉的事件。舉例來說,當王濬軍順流東下,東吳皇帝孫皓命令軍張象率一萬水軍前往抗擊王濬軍時,張象軍一見西晉軍的旗號便全部投降了西晉。並且,吳將陶浚奉命率軍二萬與晉軍作戰,要出發的前天晚上,部衆也逃散一空,吳司徒何值、建威將軍孫晏等人未等晉軍逼近,便主動交出符節印信而降。

凡此種種,都降低了西晉消滅東吳的難度。對此,在筆者看來,在魏滅蜀之戰中,雖然蜀漢也出現了江陵倒戈的情況,但是,對於姜維、廖化、張翼、諸葛瞻等衆多武將,無疑不是在全力抵擋曹魏大軍,甚至有不少人直接戰死沙場,比如諸葛瞻、諸葛尚等人。而就東吳來說,面對西晉大軍的進攻,則呈現出望風而降的情況,這讓西晉的20萬大軍,得以用時三個月就消滅了東吳。換而言之,如果東吳上下一心的話,完全可以支撐更久的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