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開國諸臣當中,朱升算得上名氣較大的一位。他的出名,主要是因爲一個三句九字的《時務策》。

朱升(1299年一1370年),字允升,安徽休寧(今休寧縣陳霞鄉回溪村)人,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文學家,官至翰林學士。因朱升出生在晨曦之初,太陽東昇之際,其父取之昌盛、吉祥之意,爲其取名爲朱升。

元末(1367年)朱升舉鄉薦爲池州(今安徽貴池)學正,元末戰亂中,他棄官歸鄉,隱居於石門(屬安徽省歙縣),這期間雖然屢因躲避戰亂,流離顛沛,卻始終不肯有一日廢學,是地方上著名的老儒。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命部將鄧癒合軍胡大海,一起攻取徽州,並改名爲興安府,經鄧愈推薦,朱升成爲朱元璋的謀士,爲朱元璋獻上著名的時勢對策,即“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當時正值元末羣雄紛爭之際,而羣雄之中,大多數都只知殺人搶掠,佔地稱王,既無遠謀近算,也無成就大業之志,朱升看到了朱元璋不同於羣雄之處,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三句九字的《時務策》。朱元璋所以在至正二十四年之前,稱吳國公,直至打敗陳友諒後,才改稱吳王,就是採納了朱升的建議。洪武二年(1369年),七十一歲的朱升以年邁和“祭掃祖塋”爲由告老還鄉,辭官隱居,洪武三年(1370年)病逝,葬於鹽城西區北龍港鎮南龍港東首文曲溝北。

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先生評論這三句話說:“這是第一鞏固後方,第二發展生產,第三縮小目標,長遠打算。”這三句話九個字,成爲名傳千古的著名戰略決策。毛主席也非常讚許朱升這三句話,他在處理七十年代中國對內對外政策時,曾經援引了這個典故,並將其改爲“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