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與國外有着顯著的不同,一筆一捺皆成文章,因而中國歷史上也有很多書法家,比如說王羲之、顏真卿、懷素等等,而宋朝的黃庭堅書法也是一絕,他被稱爲宋四家之一,與蘇軾並稱爲蘇黃。

黃庭堅家世煊赫,在黃庭堅中進士之前,他們一家已經出了22位進士,雖然不至於每個人都做到了大官,但是在當時能中進士的人鳳毛麟角,從中可以看出黃庭堅家族的家風良好。

不過黃庭堅中進士還有一則小趣事,1063年,黃庭堅參加鄉試,獲得了第一名,第二年便揹着行囊去京城參加考試,還沒有放榜,不知道誰就將他考中了省元的消息給傳播開來。於是黃庭堅和家人舉辦了酒席準備慶祝,這時候纔開始放榜,名單上並沒有他的名字。他的朋友們都失望地離開了,甚至還有人拍着他的肩膀勸他想開,沒想到黃庭堅自己卻毫不在意。等到1067年,23歲的黃庭堅再度參加科考,考中了進士31名。

從小到大,黃庭堅便努力練習書法,他的行書、草書和楷書都練習得非常不錯,只不過他的書法大多沒有好好保存下來,很多都流落在了民間,其中便有《砥柱銘》。黃庭堅生前極其崇拜魏徵,因而將後者所著的《砥柱銘》給抄錄下來了,而這篇行書寫得凝練有力,備受推崇。

在宋朝時,這幅字先後被王厚之、賈似道所收藏,到了明朝則落到了收藏家項元汴的手裏,後續又傳到了黃詢手上,清代又落到了不同的收藏家手裏。最終,這幅字落入了日本,後來我國臺灣的一位收藏家購買了這幅字。

這位收藏家年紀已經很大,爲了鑑定真僞,他特意趕到上海,只不過專家看完後紛紛搖頭,認爲這並不是真品。老人得到這個結論敗興而歸,但是他依舊認爲這是真品。後來我國書法研究專家傅申對這幅畫卷進行了研究,甚至撰寫了一篇長達萬字的論文,來判定它是真的。傅申這篇文章發完之後,這幅字也聲名大噪,由此賣出了4.3億元。

事實上,雖然傅申以長篇來論證了它的真實性,但是這幅字畫的真僞現如今依舊有疑點。首先是日本鄰館收藏的這幅字與《山谷題跋》中寫的有很多不同,在人們看來,同一時間段人的書風不會有明顯的變化,但是兩幅字的風格卻迥然不同。

除此之外,這幅字上的筆畫如撇、三點水等部首與黃庭堅的其他作品又有着明顯的差異,而他們認爲傅申的論證較爲牽強,尤其是他以後人的提拔和收藏印來確認它的真僞,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證據,而不應該是鐵證。還有人認爲這幅字畫的墨色與同時期的相比有所出入,同時裏面“祝”“禮”兩字的偏旁都寫錯了,這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不過不管這幅字究竟是不是真的,我們現在能意識到的就是它顯然已經具有了很高收藏價值與藝術價值,而這一點是其他書法所不能比擬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