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不僅是時尚之都,浪漫之都,更是美食之都。法國菜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菜系之一,它的口感之細膩、醬料之美味、餐具擺設之華美,簡直可稱之爲一種藝術。濃縮了浪漫與高雅的法國菜,讓人心嚮往之,深受世人的好評。

一般來說,西餐在選擇食材上的侷限性很大,但是法國菜爲了突出出色的烹飪技藝,在選料上便不拘一格。使用的食材廣泛,製作的花式種類繁多,簡單的食材並不影響法國菜一貫高雅美味的作風。成菜後必須保證菜餚水分充足,質地鮮嫩,都得以法國廚師對於食材的鮮嫩度,挑選的極其精細。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法國菜即神祕又熟悉;神祕之處在於從未真正瞭解過它的烹飪方式。而熟悉之處就是我們對它的各種耳聞了,例如法國鵝肝、法國蝸牛等,以及在喫法國菜時精巧的餐具和如畫的菜餚滿足視覺,撲鼻的酒香滿足嗅覺等。所以接下來,不妨讓我們一起看看法國菜的特色之美。

爲了保留食材本身的鮮美味道,法國菜比較講究喫半熟或者生喫,例如法國非常國菜非常重用牛肉、蔬菜、禽類、海鮮、特別是鵝肝和松露。在煎牛排的時候,一般只要求三四成熟,而烤牛肉烤羊腿,則可以上升到七八成熟,但是對於生蠔等一些海鮮,則以生喫爲主。

在我們的眼裏不容易接受這種半生不熟的食物,但是在法國人的眼裏,卻是汁多味腴。只需將少許食物送入口中,就能滿足期待已久的感官,食材的芳香在口腔中循環不止,久久不能散去。酒杯和刀叉在寧靜安詳的空間下交錯,是觸覺和味覺的最高享受。入這種五官並用的態度,發展出了深情且專注的品味。

雖然法國菜獨具一格,但是法國菜的菜名卻顯得有些中規中矩了,有很多的法國的特色菜都是用當地地名或者發明這道菜的人名來命名的。例如“麗都鮭魚醬”則是巴黎的音譯俗稱;“羅西尼牛排”則是一位烹飪藝術家的名字。在多數人的眼裏,法國菜都是昂貴的代表,像什麼“法國大餐”給人的感覺就是昂貴、大餐兩種意想。但是在這裏有一個誤區,不管是法國菜還是中國菜,都是有高中低檔的區分,在中國也有許多尋常老百姓喫不起的“大餐”,所以法國菜也是如此,有很多著名的菜餚都是從尋常老百姓的餐桌上演變而來的。

就像我們剛纔提到的“麗都鮭魚醬”這道菜,也是法國尋常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這道菜主要的原材料就是一些雞、鴨、魚、肉等食材剩下的“邊腳料”,然後經過加工做成肉醬而成。就這樣一道尋常的不能再尋常的家常菜,在“米西林”餐廳一樣會售賣,只不過成菜後的擺盤更加考究一點罷了。

此外,在法國還有一道備受推崇的特色家常菜,因爲這道湯菜的外表不夠美觀。所以在“米其林”餐廳品嚐不到,但是絲毫不影響它的美味。相反,還有許許多多的“米其林”餐廳廚師去外面的小店來品嚐這道湯菜。

在巴黎中央市場,這個市場如同我們國家的農貿市場,售賣着一切農副產品。這些菜堆波浪起伏,猶如急促的海濤,這綠色的潮流彷彿在馬路的陡壁夾道中。市場的特性決定了商戶的作息時間,他們必須要在凌晨兩點從夢鄉中醒來上貨,以備清晨能更好的售賣當日產品。

也不知是誰先升起了爐火,並架上一口大鐵鍋,商戶們會往鍋中投放洋蔥、奶酪、牛肉。如此一鍋大雜燴的洋蔥湯就出爐了,在凌晨十分,用一鍋熱氣騰騰的湯菜,用來慰問飢腸轆轆的肚子最適合不過了。後來經過不斷發展,這道洋蔥湯菜變成了法國餐桌上的一道美味。用法國人的標準來判斷,如果這道菜的餐具周圍沒有溢出鮮美的湯汁,那麼這道菜是不正宗的,是會被客人退掉的。

要是說到法國菜裏面價格昂貴的菜,很容易聯想到的就是魚子醬、鵝肝和松露了,它們被譽爲世界“三大珍饈”。最早懂得享受鵝肝這項美食的,大概是2000多年前的羅馬人,到後來的法國路易十六時期,鵝肝成了貢品,被進貢到宮廷成了宮廷的珍貴食材,供王室貴族們享用。當時許多知名的音樂家,作家和社會名流都爭相讚頌,自此奠定其頂級美食的地位。

越是高端的食材,烹飪起來越是不能掉以輕心,哪怕是經驗老道的廚師,在加工鵝肝的過程中,也容不得一絲一毫的馬虎。鵝肝最傳統的做法是先將鵝肝浸泡在鮮奶裏一天一夜,用鮮奶的目的是方便去除鵝肝的禽類腥味。待到24小時後,取出鵝肝,鵝肝已經充滿了一股淡淡的奶香味,沁人心脾。接着將鵝肝表面的水分擦拭乾淨,然後再小心翼翼的把鵝肝上的血管和筋膜去掉,挑選鵝肝上的細小血管不亞於用針去挑扎入手上的一根刺。所以在這個過程是很費事的,沒有足夠的耐心,那麼成品的鵝肝相貌也會大打折扣。

此時的鵝肝用溫潤如玉來形容也不爲過,然後便是將軟化的鵝肝放入食鹽、胡椒、白蘭地就以及諸多的香料醃製24小時入味,再放入陶瓷模具中冷凍12個小時,最後放入烤箱中定型,這一步在行業內被稱之爲填模。等到塑形完成,就可以放入冰箱當中冷藏。然而,上述的這些步驟只是處理鵝肝的第一步,接下來還需等待食客進一步加工。如此大費周章的烹飪過程,才使得法國鵝肝成爲世界首屈一指的美食。

最後我們再說回“羅西尼牛排”,這道以人名命名的菜餚,是法國所有高中低餐廳裏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羅西尼”是十九世紀的歌劇創作名人之一,同時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食家。有一天,羅西尼在夜晚寫作的時候,感覺肚子餓,便起身來到廚房,隨手將一些食材和牛排搭配在一起,撒入調料,烹飪了一道牛排。當他喫過之後,感覺味道還不錯,便將烹飪的食材以及過程記錄了下來。

幾天之後,羅西尼在家中宴請法王,在制定菜譜的時候突然想起這道牛排,於是按照之前的步驟再次製作了一遍。等到這道菜上桌後,但凡喫過它的人,無不拍手叫好,一致驚呼美味。然後法王問了這道菜的名字以及做法,羅西尼如實相告,經過法王一衆人的研究之下發現,這份菜譜無論從食材配搭還是醬汁的製作很是經典,的確是一道難得的好菜。隨後法王瞭解了這道菜還未取名,就用羅西尼的名字來命名這道菜了。

坦誠地講,與中餐裏的甜品相比,法餐的甜品的確是勝出一籌的。一頓正式的法國大餐,如果不算水果和咖啡,通常都會以一道美味的甜品結束。

那入口的不僅僅是各式各樣的甜蜜與口感搭配,而真的是一種藝術、感官和味覺上的多種享受,讓食客不得不心悅誠服地說出“浪漫”這兩個字,並真誠地期待下一頓大餐。

本期的內容,就跟大家分享到這兒,感恩閱讀,感謝有您;如對您有幫助,歡迎點贊,轉發,關注,若您有不同意見,請在評論區留言,小編和您一起探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