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即菩提,在我们心里产生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嗔恨心的当下,这个嗔恨心的本体就是佛的智慧。为什么贪心、嗔心等烦恼是菩提呢?这是因为只要能够认识它们的本体,所以能将之转为菩提。

说到“烦恼即菩提”,很多人不一定理解,他们或许会质疑:“贪嗔痴烦恼是要舍弃的,每个佛弟子不愿接受,怎么会是佛陀的智慧呢?”“若如此,佛陀和众生岂不是变成一体了?”“烦恼怎么转为道用?”诸如此类的很多困惑会在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喝的都是茶,来的都是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烦恼转为道用”。

了不可得

《六祖坛经》说:“烦恼即菩提。”这句话的意思若能通达并做到,就是把烦恼转为道用了。比如,当你生起贪心或嗔心,用智慧观察这个烦恼的来龙去脉:它从哪里产生?住在哪里?去了哪里……这样观察下来,你会发现,其实烦恼是不存在的。不仅烦恼,生烦恼的人和烦恼的对境,也都不存在。如果我对这个人生嗔心,“我”的本体存在吗?这个人的本体存在吗?嗔心的本体存在吗?反复寻找以后,结果了无一法:找不到我,找不到生嗔的对境,也找不到嗔心,里外都找不到,所以说“了不可得”,不管生起贪心还是嗔心,其自性皆了不可得。

跳出“我”的禁锢

无始以来,为了这个“我”字,我们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我”,如同一条无形的绢索,使人们生活在自我的禁锢与陶醉之中,因患得患失而始终不得自在。为什么跳不出这个“我”呢?《入中论》云:“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着法,如水车转无自在……”众生因无明习气,将四大聚合假立之我妄执为有,从而产生我执及我所执,由执起惑,因惑造业,以至于流转世间,无有了期。

当“我”在头脑中占了上风的时候,仔细剖析一下“我”的本来面目,如果能通达一切身心,皆为虚妄,芝麻许之实性,也了不可得。既然身心皆无,何来因外境而生烦恼的道理,自然会逐渐减少我执。依此修习,终将断尽我与我所执,烦恼也必将随之而烟消云散。我们正行走在通往解脱彼岸的航线上,不要因为“我”的暗礁而使修行的航船抛下沉重的铁锚。

认识了,也就无害了

无论是夜阑人静的三更短梦,还是人生百年的悠长之梦,都只不过是水中的浮泡、镜中的影像、沙漠的阳焰、奇异的幻术而已。佛经云:“三界兮如幻,六道兮如梦,圣贤出世兮如电,国土犹如水上泡,无常生灭日迁变。”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财色、名利、食睡,都是虚幻不实的东西,如同空中的浮云一般,缥缈不定、无有实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也都是无常迁流、了不可得的本体。沧海桑田、四大皆空,器情世间的一切万法,都不能超离苦、空、无常、无我的行相,都是如梦如幻的虚无影迹。

一切唯有空性,显现也不过是智慧的妙用。当你学着观察,并真正认识这点时,也就是把烦恼转为道用了。因为你已经了解到它的体——体是空的,既然如此,也就没什么可烦恼了。当然,这个一定要修,只是道理上懂、口头上说,是不管用的。试想,烦恼来了,你边生烦恼边叫“没有烦恼、没有烦恼”,有用吗?所以,一定要认识烦恼的本性。认识了,也就无害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