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識得納蘭容若,大概是因爲他這一句詩太過出名。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一時間,這個人的名字,在網絡上突然火起來,他的詩句被人翻出熱炒,各種深情暴露在大衆視野,網友們紛紛化身“容若詞迷”,對他的詩詞廣加追捧。

可是,又怎麼能忘記,納蘭容若這個人,與他滿腹的才情和才華,從來都不會被歷史的煙塵所淹沒。

他就像一顆閃耀的星,即便是他生活的那個時代已經結束,仍然有無數後人替他銘記着,他充滿詩情的精彩一生。

01 納蘭性德的出身

1655年,他出生於滿族貴胄家庭,父親是清朝大學士納蘭明珠,母親是親王之女愛新覺羅氏。本來叫納蘭容若的他,爲了避諱與太子名字相似,故改名爲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的出身是好的,妥妥的官二代。再加上他自己很有才華,又爭氣,十七歲就進入了國子監,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成功考取了舉人。要知道,舉人可不是那麼容易考取的,想當年范進考了十幾年,因爲中舉活活樂瘋了,可見有多不容易。但對於十八歲的納蘭性德來說,這只不過是人生的開始。

到了二十二歲,他成了進士。恰逢康熙非常愛才,又因爲納蘭性德本身和皇家又沾親帶故,這時候,他成了康熙身邊的三等侍衛。沒過多久,他很快晉級,成了一級侍衛。

康熙又素愛微服私訪,文武兼修的納蘭性德,分外入得康熙青眼。因此,康熙經常出巡,身邊也總會帶着他一起隨行。

爲官時,他心中裝滿了國與家。

他在邊塞,寫下了這樣的名詞:

身向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爲情!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邊塞的孤寂,人生的孤獨,所有的淒涼感觸,都在深秋與涼夜,一股腦的湧出來。

或許那時候,他心中想到的不只是他自己,更多的是國家與朝代的更替,世界萬物的永恆與輪轉,邊塞時常會有的戰事與紛亂,到什麼時候纔能有個頭?

但更多的,在他詩詞中有鮮活體現的,還是身處邊塞異地,作爲一個活生生的人,所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納蘭無疑有着一顆聰慧、敏感又細緻的心,對於所歷一切,他都有着極深的感悟。他有文武雙全的才能,但他又和其他披甲上陣的戰士將軍不同,他的多愁善感,他的深刻共情能力,也註定了他一生的路,不同尋常。

02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有人曾經這樣評價納蘭性德:“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納蘭性德在娶妻之前,是有一個初戀的。

就是他青梅竹馬的表妹,惠兒。

最純真的愛戀,最眷戀的依偎,在渴望和幻想着地久天長的年紀,卻迎來了表妹入宮的事實。自己心愛之人,卻迫於環境,不能和自己在一起,那種苦戀的悲傷與淒涼,在納蘭容若的心裏開始生根、滋長。

之後,他寫下了一首詞,來紀念自己逝去的愛情:

《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爲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1674年,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納蘭性德迎娶了門當戶對的女子,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一開始的他,對這段婚姻並沒有抱多大希望,但是婚後的接觸和日久生情,讓他與盧氏有了一種惺惺相惜,更讓他孤寂的心中,生出了曼妙的感情。

多愁善感的人,難過是真的難過,喜歡和熱愛,也是近乎極致的一種情感,毫無保留的真心。他非常喜愛自己的妻子,婚後生活琴瑟和鳴,沒過兩年,盧氏就懷上了自己的孩子。

然而,福兮禍兮。本以爲兩個人能天長地久地走一輩子,卻不料,1677年,盧氏因爲難產而去世。納蘭性德得知後悲痛欲絕,許久都不願接受這個事實,後來接受了,腦海中也全是對妻子的思念和悼亡之情。

於是,他在思念妻子之中,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誰念西風獨自涼? 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字句淒涼優美,卻看得人感同身受。

西風吹過來,荒涼的歲月,荒涼的人生,孤寂又落寞。站在秋風、殘陽下,情不自禁地又回想起往事,想起了當時妻子在時,兩個人無比恩愛的快樂時光。只是當時,身在幸福中不知覺,當時還覺得是很正常的一天,卻不料到了現在,那是愛情裏爲數不多的美好回憶了。

還有這一首《南鄉子•爲亡婦題照》,更是看得人悲中從來。

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

人生的悲傷和淒涼,太多都湧出來卻又堆積在納蘭性德的心裏,無處安放,無處紓解。

於是,只能寄託在一首首的詩詞中,以文字作爲見證。

情深與慧極,都在容若身上體現的極致。

但是卻也總逃不過那一句——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03 人生本孤寂,性德爲知音

其實,納蘭性德的詩詞,要說最精彩的部分,大概還是偏向於淒涼、悲傷的吟誦基調。這樣的抒情,似乎跨越了時空,也與無數人的心情產生共鳴。

以至於,他的詩詞、他的境界,在很多年後,都沒有人能夠超越。

風也瀟瀟,雨也瀟瀟,瘦盡燈花又一宵。

在他眼睛裏,所有的風景都與情感共鳴。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爲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在他的描述裏,每一種無形的孤獨,似乎都有了具體的感觸和形狀。

人生總是孤獨的,很多路都要一個人去慢慢走,所有的孤獨與悲慼,都只能一個人獨享,即便是有意傾訴,別人也未必聽懂。那種滋味,並不好受。

雖然納蘭性德的一生頗爲感慨,他留下的詩詞也是人們值得珍藏的文化財富。但不得不說,他留下的這些詩詞,確實如同知己一樣,能看透後人的內心,堪破人生的淒涼和悲傷,同時也能給後人一盞指路明燈。

或許,讀歷史的神奇之處,也在這裏。

作者:我方團隊月落星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