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題:【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記者手記:一路上,記錄長江的“微笑”

記者 劉湃

曾經髒亂的碼頭如今成了靚麗的風景線,產煤縣升級爲芒果之鄉,後進村轉型爲旅遊特色村……聊起這些,百姓們臉上展現的那些笑容,已成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最佳“註腳”。

近日,記者隨採訪團走訪長江經濟帶沿線近十個區縣(市),記錄長江經濟帶的發展變化。所到之處可見自然景色優美、人民安居樂業,一派欣欣向榮的模樣。

——環境美了,市民共享長江大保護成果

清晨的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濱江公園,一曲優美的《映山紅》飄入記者耳中,循聲望去,人們正在廣場上跳着歡快的舞蹈,那是市民張祖英和她的姐妹們在晨練。她們熱情地向記者聊起家鄉的變化,“江陵空氣好、環境好,現在發展也好,我們在江邊跳跳舞、拍拍視頻很開心”。

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濱江公園,市民正在公園晨練跳舞。劉湃 攝

“過去長江岸邊廠房林立,碼頭聚集,岸線資源侵蝕嚴重。”江陵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股股長夏華誠介紹稱,通過整治取締七處非法碼頭、六處砂石料廠,拆除兩家企業廠房和十多家餐館,騰退岸線面積500多畝,纔有了現在綿延十里的帶狀濱江公園。

近三年來,江陵縣立足長江大保護,狠抓長江岸線生態修復,累計完成長江兩岸造林面積2萬畝,長江岸線生態壞境得到明顯改善。

江陵縣長江岸線騰退復綠是長江岸線生態復綠成果的縮影。近年來,沿江各地積極開展長江岸線生態修復工作,截至2019年底,長江干線1361座非法碼頭已徹底整改,兩岸造林綠化1318萬畝,基本建成長江兩岸綠色生態廊道。

——生態好了,長江“微笑精靈”自由嬉戲

在湖北省石首市天鵝洲保護區,一頭小江豚正在網箱水域上游下竄,不時躍出水面呼吸。小江豚的“微笑”萌化了衆人的心。

丁澤良正在用小魚喂江豚。石首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丁澤良曾經是一名漁民,如今,他成了石首市天鵝洲保護區的江豚飼養員,已經守護網箱豢養江豚十幾年,還直接在保護區裏安了家。每天分四次給江豚餵食,丁澤良比鬧鐘還準。此前,保護區已有一頭網箱繁育江豚迴歸自然水域。

“不想讓江豚步白鰭豚後塵。”是丁澤良十幾年如一日堅守江豚的原因。

據瞭解,從1990年有關部門在長江天鵝洲故道投放5頭江豚試養以來,該水域江豚數量穩定上升,預計現已有江豚90頭以上。

——產業轉型,礦山變青山果農笑開顏

金沙江畔,雲南省華坪縣石龍壩鎮,這裏漫山遍野的芒果樹鬱鬱蔥蔥。“背後這一片過去都是荒坡坡,現在都種上了芒果。”71歲的果農王道相聊起江邊的變化,喜上眉梢。

石龍壩鎮曾是全縣煤礦主產區之一。長期煤礦開採導致地表開裂、煤矸石堆積,環境被嚴重破壞。“近年來,我們積極調整產業發展思路,依託金沙江干熱河谷氣候,把產業主導由黑色煤礦轉向以芒果爲主的綠色生態產業。”石龍壩鎮黨委書記陳古周表示。

華坪縣果農王道相笑談芒果種植。 範琪妍 攝

截至目前,全鎮3498戶農戶中有3210戶種上了芒果,年收入100萬元以上的有5戶,10萬元以上的有600餘戶。王道相笑着說,2020年,他家芒果收成60餘萬斤,收入達160多萬元。

2013年的華坪縣,全縣財政70%以上直接來源於煤炭產業,現在已有八成以上煤礦關閉退出,向清潔能源轉型。2019年,華坪縣芒果種植面積達37.8萬畝,居全國第三,雲南省第一,綜合產值實現58.2億元。

——後進到先進,少數民族古村落煥發生機

同樣實現成功轉型的,還有玉龍雪山腳下的玉湖村。雲南省玉龍縣玉湖村,一座古樸的納西族村寨,這裏坐擁自然美景,民居極具特色,被譽爲“石頭壘成的世外桃源”。

圖爲玉湖村一景。劉湃 攝

過去的玉湖村曾是貧困村、問題村,姑娘們普遍不願嫁到這裏。近年來,玉湖村開展全民參與的生態觀光旅遊服務,走出了一條“黨支部+合作社”的發展致富新路子。“2003年,玉湖村經濟總量只有234萬元,2019年,單單旅遊收入已超過1000萬元。” 玉湖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和新華如是說。

雪山腳下,納西族少女歡快地舞蹈,遊客愜意騎馬觀光。玉湖村的建築與文化,也吸引了很多民宿設計者和文創產品經營者的目光。今年10月,玉湖村還舉辦了迷笛音樂節,兩天遊客數量達到5萬人,納西族歌舞也走上了迷笛舞臺。

“今後會繼續鼓勵村民發展農家樂、民宿,同時極大地保留玉湖村原有的民族文化元素,讓外來的遊客體驗納西族文化。”和新華笑着說。

找準地方特色、盤活當地資源、實現綠色轉型,市容村容變化了,羣衆的幹勁更足了。堅持綠色發展,長江生態保護的成果正逐漸展現。從長江之濱到彩雲之南,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畫卷”舒展開來……

【編輯:郭夢媛】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