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14年,波及半個西歐的英法戰爭,終於將神聖羅馬帝國也牽扯進來。由於需要英格蘭安茹王朝的支持,皇帝奧托四世決定對法蘭西突然下手,順便打擊羅馬教廷的最大世俗合作伙伴。但因缺乏德意志諸侯支持,他能動員的力量非常有限,甚至在戰略上淪爲英國人一枚棋子。

於是,這位跛腳皇帝在當年爆發的布汶戰役爲法王菲利普二世完敗。不僅終結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還讓對自己多有期待的英國盟友也倍感失望。最終將西歐第一強權的寶座拱手讓出,成就了中世紀法蘭西的強國偉業。

英格蘭國王的皇帝外甥

本身就有英國王室血統的皇帝奧托四世

早在13世紀初的英法爭霸戰開打之前,尚未繼承大統的奧托就與安茹家族有着深厚情誼。由於自己的母親瑪蒂爾達就是英國公主,所以在父親早逝後由孃家的親戚們代爲撫養。因此,他的童年和青少年階段,幾乎完全是在法國西南部的阿基坦度過。

那裏雖然在名義上隸屬於巴黎王室,卻一直隨封建法理而效忠倫敦宮廷。著名的獅心王理查和弟弟約翰,也都在繼位前長期混跡於此,並且對年輕的奧托照顧有加。

中世紀手抄本上的奧托四世與英諾森三世握手

1209年,奧托終於因敵對家族的繼承人遇刺,而被僥倖的推選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然而,那些握有地方權勢的貴族,往往對他的登基不置可否。因此,只能背靠已經當上英王的舅舅約翰一世支持,並不可避免的同羅馬教廷達成妥協。鑑於後者總是期望能獨霸意大利半島,年輕的皇帝便許諾不會對阿爾卑斯山以南用兵。

但經濟並不發達的德意志,很難滿足政治家的個人野心。這促使奧托在繼位後立刻撕毀協定,招募嫡系武裝對意大利大舉入侵。此舉也深深刺激了強勢教皇英諾森三世,逼對方組織起廢黜昏君的紐倫堡會議。最後還不忘將更多權重傾向於法蘭西,發展其作爲自己的新一任世俗保護者。這就讓奧托對法蘭西心生怨恨,並在戰略上進一步與舅舅的英國聯合。加之自己在德意志本土缺少人脈,便期望靠戰功獲得其他區域的諸侯支持。

法王逐步蠶食策略 讓英國在大陸上的領地急速縮水

同時,遠在倫敦的約翰一世也意識到自己同法王攤牌的時間臨近。雖然皇家海軍在前一年的勝利後,逼迫菲利普二世從弗蘭德斯撤軍,卻沒有對死敵造成多大損傷。那支慘遭摧毀的法國艦隊,主要由倒向巴黎集團的諾曼底、布列塔尼和阿基坦叛逆組成,絲毫不觸及菲利普及其忠臣們的核心利益。倒是勉強熬退王師的弗蘭德斯,慘遭撤退法軍的焦土掃蕩戰術,承受着非常巨大的經濟損失。以至於靠對口貿易創匯的英格蘭畜牧業,也因前線海軍的勝利而反遭重擊。

因此,總是不被看好的約翰就必須策劃起絕地反擊。他敏銳的意識到,不僅自己同菲利二世普存在矛盾,連許多和法國存在宗藩關係的大領主也懼怕利益受損。加上還有個同樣想背擊法國的奧托皇帝,足以構建起瓦解巴黎中央王權的攻守同盟。只要通過兩路人馬的相互配合,就可以讓人數有限的法軍疲於奔命。

前一年的海戰勝利 讓英軍可以自由的選擇登陸場地

外線牽制vs內線機動

約翰計劃由侄子奧托出面 形成對法國的夾擊

1214年春季,這個臨時起意的反法同盟正式成型。除了準備要大幹一場的英格蘭與神聖羅馬帝國,還包括了遭法軍蹂躪的弗蘭德斯、位置更偏遠的荷蘭和夾在法德之間的洛林。如果再算上站在英王旗下的阿基坦,那麼大半個西歐都被直接拖入戰爭。

根據約翰的周密計劃,他將利用海上優勢登陸阿基坦,從而將法軍主力吸引到西南戰場。隨後由侄子奧托出馬,率領部分德意志和北法諸侯的聯軍突然南下,直取缺乏防衛力量的巴黎。最後再逼迫菲利普乖乖就犯,或是兵合一處的予以徹底擊潰。顯然,這是非常典型的外線牽制策略,適合力量分散的外圈聯盟夾擊中心強敵。何況在前一年的海戰過後,許多來自西南邊區的投奔者就不再爲法王所信任。這也意味着法軍能動員的兵力規模,只會更少而非更多。

恐懼讓英王約翰迅速聯合到許多大封建領主

然而,中世紀的通訊技術落後,讓居於外線的各方很難達到真正同步。當約翰親自率領的皇家海軍抵達加斯科涅,他的德國侄子和其他同盟還在忙於分頭徵兵。何況這個聯盟還缺乏事先的細緻調查和步驟計劃,所以給內圈法軍以最大化的應對時間。菲利普就當機立斷,率領很少的騎士部隊南下,再徵調地方封建武裝予以支援。結果是屢屢擋住英國人的前進線路,讓缺乏重騎兵而依賴僱傭步兵的他們非常被動。到了夏季來臨的7月3日,英王不得不放棄進攻,灰溜溜的率軍返回阿基坦休整。此時,原本早應南下的其他盟軍纔剛剛集合完畢。

英軍之所以無法與法國對手抗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騎士階層支持。這些堪稱本國軍事精華的男爵,早就因獅心王理查的連年征戰而疲倦不堪,自然沒心思爲指揮能力更弱的約翰服役。國王從他們領地內扣出的代金,也只能僱傭來上限不高的各類雜牌部隊。其實,類似情況也出現在奧托的陣營當中。遭大部分封建主唾棄的皇帝,只能動員非常有限的騎士武裝。麾下最具實力的弗蘭德斯,更是以城市民兵爲軍隊主力,也就只能網羅出一支與英國人構成類似的軍隊。所以,最終開入北法的聯軍雖有7500名各類專業步兵,但騎士與其他重裝部隊的規模僅僅是1300-1500人之間。

典型的法蘭西騎士部隊 也包括了騎馬軍士和弩手

當然,法王也有自己的結構性煩惱。當時的法蘭西中央集權制度還處在草創階段,根本無法像後世那樣聚集起超大規模力量。原本只控制巴黎一隅的王室,必須要通過聯姻、冊封等合法手段,才能逐步將封地領主都替換成自己人。倘若不對平民階層下達動員令,則每次徵召所能獲得的支持也非常有限。因此,真正能來回機動的核心部隊,也不過是1300名騎士和實力稍遜的300個騎馬軍士。好在菲利普二世還能向境內各自治城市求援,將他們的自衛民團直接編入野戰軍,才換來6000人的步兵主力。

事實證明,法國人的這套封建式動員體制非常好用。菲利普到7月23日才下決心進行全面會戰,總計70000人的部隊只用4天時間就迅速趕往預設的營地位置。不僅在速度上讓奧托大喫一驚,整體數量也足夠應付來勢洶洶的強敵。儘管總有人會嫌棄這類戰役的規模不夠宏大,卻沒有看到法王的動員的區域極其有限,但執行力和效率都甚爲出色。

13世紀初的德意志騎士和弓箭手

騎士住在戰場

菲利普二世與正在集結的法蘭西騎士

公元1214年7月27日,法軍主力在北部邊境的布汶村以東佈下戰陣,迎接政治反法同盟軍的到來。爲發揮己方騎士的戰力優勢,菲利普特意用強行軍首先抵達當地,以便提前在這片狹窄的平原上展開隊形。得到情報的奧托還半信半疑,一度認爲那只是對手的部分偏師。直到更多消息陸續傳來,才讓追隨自己南下的封建主們準備決戰。

根據當時流行的戰術準則,法王與神羅皇帝都將軍隊分爲4個部分。其中最精銳的騎士集團,將誰自己居於二線充當總預備隊。大部分步兵則被推上一線的中心位置,並用左右兩翼的騎兵給予必要支持。但在來自不同封建領的騎馬部隊之間,也會安插支援他們的屬地民兵。菲利普無疑對自己的騎士們更有信心,而奧托則認爲靠更好的步兵能夠彌補馬上戰力差距。

布汶戰役中的兩軍佈陣和機動

戰鬥開始後 ,雙方都以各自最強的右翼作爲主攻方向。菲利普就將希望寄託於來自香檳和勃墾地的精銳騎士。他們身後還有從各地領地趕來的附庸步兵,以及由150名軍士組成的輕騎兵側翼。與之對陣的聯軍左翼,主要由來自弗蘭德斯的約650名騎士和更多從同城徵募而來的半職業民兵。法軍首先出動輕騎兵予以挑戰,並在遭擊潰之餘將一些殺紅眼的對手吸引出原有陣列。隨後才逐次派出不同單位的騎士,將全面反擊的弗蘭德斯人擋在陣列之外。

儘管大家都會在遭遇不利時後撤會步兵陣列間重組,但法國人的訓練有素讓整套流程更爲迅速。反之,許多放棄封地而入城居住的弗蘭德斯騎士,就因缺乏同等級別的對抗經驗而落入下風。他們曾險些斬殺衝上來的勃墾第公爵,卻在長達幾小時的反覆激戰中暴露疲態。等到受傷的弗蘭德斯伯爵自己也被擒獲,他們的鬥志也被徹底摧垮,留下己方步兵就倉惶逃離現場。

來自布拉班圖的重步兵 是聯軍中的絕對精銳

在場面更加血腥的中路戰場,2150名來自諾曼底和巴黎周遭的步兵,將直面至少兩倍於自己的聯軍同行進攻。其中最可怕的對手,是幾百名來自布拉班特的大盾長槍兵。他們的武器長度往往在3-4米之間,正面硬扛騎兵衝鋒都不在話下,更不用說是裝備五花八門的普通城市平民。由於常年集訓且作爲僱傭兵被列國君主僱傭,他們很快就讓擋在身前的法國人潰不成軍。

奧托皇帝也忍不住和自己的侍從們策馬上前,直撲菲利普二世的所在位置。後者還被從後排衝上來的薩克森徵召部隊拉下馬,只是靠身上的優質鎧甲才保全性命,並藉助護衛讓出的馬匹才暫時脫離危險。若他在此時選擇退避三舍,那麼整支軍隊將會因爲他的怯懦而加速崩潰。

菲利普二世險些爲聯軍步兵擊殺

至於以布列塔尼封建騎士和更多民兵拼湊的法軍左翼,也被精心佈置的聯軍右翼所壓制。前一年率艦隊作戰的索爾茲伯裏伯爵,如今正指揮英國騎士與弓弩手們作戰。由於還能獲得一支布拉班特僱傭步兵的支援,打的將當面對手都節節敗退。但英軍騎士數量太過稀少,無法將優勢擴大爲決定性勝利,也就給了菲利普和法軍以足夠的反敗爲勝時機。

此時,已經搞定弗蘭德斯人的法軍右翼開始迂迴,從側翼猛擊已經失去秩序的聯軍本陣。他們很快發現了奧托本人,並在衝鋒中用騎槍將他的坐騎眼睛刺瞎。堂堂皇帝因此墜馬,靠着4名勇武侍從的力戰纔沒有被對手抓獲。但他非常害怕自己在混戰中遭遇不測,因此在換上新馬後就頭也不回的本離戰場。

右翼勝利 成爲法軍贏下布汶戰役的關鍵

原本險些團滅的法王親衛隊和巴黎民兵,也終於迎來了全面反撲機會。他們在右翼部隊的協助下,將大批戰力最差的薩克森人擊潰。隨後又包圍了掩護皇帝跑路的帝國騎士,花很大起立纔將他們殺死或俘虜。

受此影響,原本大有希望獲勝的聯軍右翼,也在開始爲多路趕來的法軍夾攻。深陷亂局的索爾茲伯裏伯爵,也在落馬後遭對方俘虜。隨他一同前來的英國騎士,自覺勝利無望而開始撤退,從而宣告了這一側戰鬥的最終結局。至於來不及撤走的約400名布拉班特長槍兵們,只能守在原地繼續忍受法軍騎士的攻擊。他們甚至還組織過多次反衝擊,直到自己完全爲2000名趕來增援的法國民兵吞沒。

法國騎士的訓練有素 讓所有對手都相形見拙

法蘭西的史詩級勝利

戰後 在巴黎展示被俘貴族的法軍勝利遊行

隨着布汶戰役的塵埃落定,巴黎王室的威望空前高漲。儘管有大批民兵倒在戰場上,法國騎士還是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自身實力。他們不僅同樣屠戮了大批弗蘭德斯步兵,也擊殺了169名敵對貴族,並將另外25名男爵和100名騎士都俘虜在手。

志得意滿的菲利普二世,稍後更是以奧古斯都自居,足以說明此戰對法國曆史的意義。之前還顯得桀驁不馴的地方封建主們,紛紛認識到自己的處境艱難。尤其當裝被俘的弗蘭德斯伯爵在巴黎慘遭勝利遊行,法國人的王權至大模式便無法被修改。

教皇英諾森 藉機加速廢黜奧托四世

原本期望絕地翻身的奧托,由於戰敗和自己的逃跑行爲,徹底失去了那些還願意支持他的封建領主。落井下石的教皇也再接再厲,慫恿德意志諸侯們擡出新的皇帝繼承人,順利將對手廢黜爲躲在自己領地而不出門的沒落貴族。神聖羅馬帝國也就此過度到混亂階段,失去了壓制法國人的能力。雖然後世曾有多位野心家皇帝嘗試復興,都無法從根本上改觀這個情況。德意志人的翻身機會,也就被最大限度的拖延至近代。

至於主動誘敵而沒有趕上決戰的英王約翰,也被迫在布汶戰役後向菲利普認慫。雖然只是對一些先前失去的領地進行簽字確認,卻因丟掉家族的龍興之地安茹,開始遭到國內貴族們的羣起圍攻。這些人本就不願繼續爲國王的歐陸爭霸掏錢,如今也終於找到了符合政治正確的聯手犯上藉口。

約翰因長期失敗而被迫簽署《大憲章》

他不僅會被冠以“失地王”的蔑稱,還被迫在限制王室權力的《大憲章》上留下姓名。以至於先前的努力和成績,都被一筆勾銷式的忘卻乾淨。但更重要的是,英格蘭在實際上已經失去了重返歐陸的機會窗口期。往後的他們無論如何掙扎,都不會對這個屬性產生決定性的動搖。

因此,布汶戰役的規模和損失雖然不大,卻對整個西北歐洲的歷史進程有重大意義。英法德這三個大國的歷史走向,也就由他們在這次交鋒前後的表現而註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