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贫农,曾投笔从戎,做过长征先锋;

十七成政委,他鏖战华北,堪称建国功臣;

辗转率前锋,家人两地别,女儿不识他貌;

新中国成立,他甘为公仆,愿为国防栋梁。

他是一名其貌不扬的革命战士,他是一位名留史册的开国上将。

他的名字,叫杨成武。

一 战火洗礼少年郎

新中国的许多开国元勋都出身贫寒,杨成武也不例外。1914年10月,他出生在福建长汀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母按照祖上定下的“能”字辈给他起名为“杨能俊”。

他顶着这个再平凡不过的名字在小乡村里学习,地理位置的偏僻让这里的孩子们仿佛与世隔绝。好在他遇到了几位思想进步的初中老师,把外面的新闻说给学生们听。

杨成武以这样的方式知道了五卅惨案,了解了北伐战争,家国情怀在他的心中悄然孕育着。当北伐军打到长汀的时候,杨成武和同学们一起兴高采烈地冲上街头欢呼、庆祝;当国民党实行“四·一二”大屠杀时,热血的少年带着满腔愤怒游行示威。

他的老师张赤男是一位中共地下党员,在他的引导和感染下,杨成武正式加入了革命队伍,改掉了“杨能俊”的本名。他年龄尚幼,不懂得革命工作是要付出流血的代价,更多是凭借着激情,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

他成为革命者之后的第一课很快到来了。战火的洗礼兜头而下,在一次掩护红三军团攻打赣州的战斗中,杨成武眼睁睁地看着张赤男被敌军的子弹击中。他在倒下之前还高喊着让杨成武卧倒,自己却再也没能醒来。

老师兼引路人的去世对杨成武是一次强烈的冲击,他流着眼泪守着张赤男的遗体。师长拍拍他:“男儿流血不流泪!”

认识了革命斗争的残酷,杨成武没有后悔,只是坚定中带着迷茫,跟随着党一起成长着。大大小小的战争不断磨砺着这位少年郎,在他二十岁的时候,红军遭遇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那时的杨成武缺乏军事理论知识,不明白为什么仗越打越憋屈,咬牙继续坚持。1934年11月中,他奉命率部奔赴湘江。杨成武作为红四团的政委,担任阻击南侧敌人的任务。

血战湘江,一天激战。在敌军的兵力压制和飞机优势下,不断有红军战士倒下。杨成武冲锋陷阵,在第一线观察敌军动向。

一营伤亡严重,渐渐难以抵挡,必须让二营挺上!

他做出判断之后,刚想跨越公路,就被一颗子弹击中了右膝。战士们看到政委受伤,红着眼往前冲,被杨成武喝回,等到有了火力掩护才被救下。警卫员和团部书记一左一右地托着杨成武后撤,他的双腿在地上磨出两条长长的血痕。

等脱离了危险区,卫生员给杨成武查看伤势。鲜血已经不流了,发干的陈血把破损的裤子和绑腿全部紧紧地粘在了伤腿上,中弹的血洞带着焦糊,皮肉外翻,伤势十分严重。医生无法,只好用剪刀把杨成武的裤子剪短,用盐水清洗了伤口,复上云南白药包扎。

杨成武因伤躺进了军团卫生部的医院,聂荣臻去探望他,心软嘴硬地道:“杨成武,你是不是不会隐蔽?怎么总是腿上负伤?”

杨成武脖子一梗:“谁说的?这才说明我会隐蔽,子弹打到头不就没命了!”

这并已经是他第三次腿上负伤了。第一次是在第四次反“围剿”的时候,在草台岗战斗中小腿受伤;第二次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被子弹打中了腿。

磨难并没有结束。在长征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场传染性极强的伤寒病击倒了一众红军战士,其中就包括杨成武。长时间的跋涉作战和物资匮乏损伤了他们的身体底子,病中的杨成武在吴起镇淋了一场大雨,一病不起。

不仅是他,他的老搭档黄开湘团长也染了伤寒,病情甚至更严重,高烧到神志不清,浑身抽搐。杨成武拖着病体去探望他,被黄开湘轰回去养病。谁知在杨成武缠绵病榻三天之后,突然传来消息:黄开湘因病去世了。

高烧的杨成武不顾众人的阻拦,跌跌撞撞地冲出门,执意骑马去了黄开湘的墓前。他不敢置信地站在老友的墓前落泪,脑海里还回响着黄开湘或是鼓励或是期盼的话语。

“老杨!我们一定会胜利,再熬一两天就会好了!”

“你说革命胜利之后是什么样?是不是就会和苏联一样,没有压迫,人民共同富裕!”

言犹在耳,可故人已长眠地下。杨成武回去之后,进入了漫长的昏睡和短暂的清醒交织的状态。许多领导来看过他,连医生都说杨成武难逃此劫。

可是他活下来了。杨成武想着黄开湘难以看到长征的胜利、作为一名英勇地战士却死于疾病,求生的意志爆发,他奇迹般地退烧、康复。

革命尚未成功,活着的人依然要负重前行。

二 古来家国难两全

长征结束后,中共中央深感干部的缺乏,于是成立了红军干部学校,杨成武被派往学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杨成武作为“红大”第一期学员提前毕业,奔赴抗日前线。

改组八路军后,杨成武任第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在华北地区组织抗日斗争。在振奋人心的平型关大捷中,他率领独立团深入敌后,阻击数倍于己的日军援兵,斩断敌军的交通运输,为主力军队歼灭日军做好了优秀的前锋工作。

平型关战役结束,杨成武随聂荣臻前往晋察冀建设抗日革命根据地。在这里,他遇见了自己相伴一生的战友与爱人——赵志珍。

赵志珍比杨成武小五岁,但十八岁的她已经是易县妇救会的主任,处理工作思路清晰,办事有力。她听说了杨成武少年英雄般事迹,心中生出景仰之情。杨成武也注意到了这位年轻能干的女同志,两人相互观察着,情愫暗生。

革命年代的爱情总是直接而真挚,在工作交往一段时间后,杨成武写信给赵志珍表白。她慌乱而欢喜地接受了这份爱情,两人确认恋爱关系后,很快结合。

1938年11月28日,两人举行简单的婚礼。乡亲们给婚宴凑出了八个菜,整个婚礼的仪式都颇有革命战士结合的独特风格——一拜领袖,二拜父母。杨成武和赵志珍夫妻先后白了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而后向着各自家乡的方向拜了三拜。这便算是礼成了。

婚后两人立刻恢复紧张的工作,新婚夫妻为做表率,一周只见一次面。敌后战场的形势严峻,日军半年组织一次大扫荡,妄图根除这里的抗日力量。杨成武指挥部队和敌人较量,而他的第一个孩子就在这个时候来到了世上。

杨成武算到日军的扫荡马上就要开始,坚持让即将分娩的妻子远离自己身边。赵志珍坚持随队的意愿被驳回,军中派妇产科的陈医生保护她转移,同行的还有两个警卫员。

刚到白沙县日军就追来。赵志珍羊水已破,只得忍着剧痛爬上从老乡家借来的牲口,颠簸了好几里路。等到日军撤退,陈医生带着她急匆匆地返回白沙县。

难产十多小时后,孩子终于生了下来。赵志珍已经脱力睡去,可天还没亮,就有消息说日军要反扑白沙县。陈医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乡亲们听说这是杨司令的妻女,二话不说,拆下门板,抬起母女二人就跑。

赵志珍正是虚弱的时候,山路又十分颠簸,乡亲们不得已,只能用绳子把她捆在门板上,日夜兼程,穿过完县、唐县、曲阳、涞源、易县,又翻过好几座大山,四处转移着躲避日军,一连跑了十几天。

这时的杨成武正指挥着雁宿崖和黄土岭战斗,尽管挂念妻子,但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打了两个漂亮的大胜仗,歼敌1500余人,还击杀了一名日军中将。战斗结束之后,夫妻二人才终于相见。

杨成武的女儿却并没有在父母身边长大,一岁的时候就被寄养在易县的一位老乡家里。杨成武率部和日军周旋时,有汉奸出卖了消息,说杨成武的孩子就藏在易县。

易县的村长是一位坚毅的共产党员,日军把他绑在树上拷问他杨成武孩子的下落,他连中三枪,仍然牙关紧锁,直到牺牲都没有说出一个字来。不仅是他,全村的老弱妇孺都在日军的枪口下坚称杨成武的孩子不在本村,这才保住了她的性命。

杨成武知道后,给女儿起名为“易生”,慨叹道:“子的命是乡亲们给的,她是易县人民的女儿啊!”

他和赵志珍在两年后又育有一个儿子,叫做珍生。令人惋惜的是,1945年8月,就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杨成武收到了后方的电报,上面只有一句话,却一字千钧。

“儿珍生于二十日三时病故。”

胜利的曙光已在天边,却因为缺医少药而被病魔夺去了长子的性命。杨成武沉默良久,把电报纸掖进口袋:“全军出发。”

他率领部队,把对失去儿子的痛苦发泄在敌军身上,一连攻下杨柳墅、杨柳青、北仓车站、飞机场、大沽、岐口数地。等到战争胜利,夫妻二人回到易县去接女儿,却从女儿的眼中看出了令人心痛的陌生——她已经不认识父母了。

三 重创美军继战功

新中国成立的成立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 。1950年,杨成武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杨司令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进入朝鲜,先后参加了朝鲜东线的夏、秋季防御战役。

彼时,美国指挥官范佛里特的“坦克劈入”战术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志愿军伤亡惨重。杨成武在观察敌军形势之后,向彭德怀上报:必须力夺文登川。

事实证明,杨成武是极具战略眼光的。在杨成武的坚持下,上级批准了他的战略安排,而美军果然把文登川当做纵深我军内部的门户重点攻击。

10月11日,美军的两个连在十辆坦克的掩护下猛攻正面,杨成武组织反坦克部队阻击,当即击毁敌军坦克一辆,损坏四辆。

战士们连夜抢修阵地工事和交通沟,在美军持续半个月的攻击中严防死守,没有后退半步,累积击毁美军坦克六十八辆。

杨成武指挥下的六十七军在仓猝接防的情况下,以劣势装备粉碎了美军以坦克为支撑,步、坦、空、炮协同的进攻,在文登川之战中共歼敌1.7万多人,重创了侵朝美军第七师,创造了朝鲜战场月歼敌最高纪录!

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杨成武获得两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战争结束后第二年,杨成武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中南海大授衔上,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他又被授予一级红星勋章。

杨成武并没有多么卓绝的天资,能有如此丰硕的成就,完全是“百战出将星”。

2004年2月14日,杨成武因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享年90岁。

他十四岁参加闽西农民暴动,十六岁加入红军,十七岁就做了政委。党史投射到他身上,就是一名青年党员的个人成长史。

他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参加了第一次一直到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二十岁时跨越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草地显风流、破天险腊子口……

杨成武这一生,享受过亲情、友情与爱情,受过忠诚拥戴,也遭遇过亲信背叛。他的命途书写交织着枪林弹雨,他用脚步丈量过祖国的广博土地。

他是汀江骄子,亦是国之栋梁。

文|闻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