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八卦似乎成了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被關注的焦點。不過一個可喜的趨勢是,隨着互聯網公司們越來越重視科技研發,人工智能相關硬核技術逐漸成爲了大會中真真正正的主角。

如果說烏鎮是一箇中國科技企業與世界交流的窗口,那麼“AI頭雁”百度的烏鎮動向,無疑是我們窺探中國AI發展路徑的頭號窗口。

六年以來,百度一直作爲“AI風景線”出現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24日上午舉行的“育新機 開新局”人工智能分論壇上,百度CTO王海峯出席並發表“人工智能 創新發展新動能”主題演講,他提到,人工智能發展到今天,已經具備了標準化、模塊化、自動化的特徵,進入工業大生產階段。

這一思考到底從何而來,百度能否自證與他證,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

六年烏鎮時光,恆定的百度能量

百度一直在烏鎮耕耘着什麼,對我們理解AI產業的發展邏輯至關重要。

2014年11月19日,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召開,百度無人車在大會中首次亮相,百度與烏鎮互聯網大會的淵源,也就此開始。

2015年,最高領導人出席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足見規格之高。當時,百度無人駕駛體驗站的無人車成爲匯聚了中國領先技術的存在。搭載了高精度地圖、釐米級定位技術、環境感知技術、AI智能決策等等技術,並在環路、高速路況下進行了測試,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無人駕駛的真實成果。

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百度則更進一步,實現了全球首個無人駕駛實地運行。在烏鎮的體驗站內,百度共投入18輛無人車,成立了國內規模最大的運營級無人車隊在全開放城市道路上行駛,在中雨、薄霧、霧霾等多種天氣狀況下,完成了紅燈識別、行人避讓以及超車併線等安全操作。

而有意思的是,拿下當年“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獎的百度產品,並不是“讓夢想照進現實”的無人車,而是百度大腦。當時,百度大腦剛剛正式公開一個多月,就有核心技術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進了“2016年十大突破技術”,百度成爲《財富》雜誌評選“AI四巨頭”中唯一的中國企業(另外三個是谷歌、微軟和臉書),再加上烏鎮大會的盛譽,外界開始清晰感受到了百度在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一騎絕塵”。

2017年是人工智能在全球的爆發年。國際權威研究機構CB Insights統計,2017年全球範圍內有152億美元的投資被投入到AI領域,比2016年增加141%,漲幅驚人。當各路英雄爭先恐後入局AI的時候,在第四屆互聯網大會上,百度直接甩出了多個AI技術,語音、計算機視覺、對話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統DuerOS等,鋪開了一幅智能生活的畫卷。

百度輸入法語音實時翻譯、輕聲語音識別等技能,參觀者人眼識別頻頻敗給百度AI識別,機器人在城市道路內自如避障前行等等,百度在此時已經將技術單點連成了智能體驗之網。

2018年,百度展臺依然是整個“互聯網之光”博覽會最大的展臺之一,與此同時,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大衆看到了一種人工智能的新想象空間——AI平臺化。

這是Apollo(阿波羅)自動駕駛平臺連續第三年入選“世界互聯網界領先成果”,以百度大腦爲核心的四個場景讓人們看到了“AI+”在製造、城市、教育、零售等產業端的變革能量, DuerOS 對話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統除了技術升級之外,智能硬件設備也一一亮相。

人工智能的蛋糕不再只有科技巨頭分食了,傳統行業、企業、開發者都有機會參與其中。

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2019年是高科技的“國貨年”,在第六屆烏鎮大會上,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飛槳,就登上了“世界互聯網界領先科技成果”的領獎臺。

從技術維度上,這是中國首個全面開源開放、技術領先、功能完備的的深度學習框架,支持超大規模深度學習模型的訓練;從產業端看,飛槳開放了多領域的工業級模型庫,並集合了百度多年的深度學習技術研究和業務應用。用CTO王海峯當時的發言來說,飛槳希望“賦能每個行業、每一位開發者,加速產業智能化”。

同時,百度大腦、百度智能雲、Apollo等平臺生態也都帶來了最新成果。隨着AI向產業端下沉,百度安全展區也成爲當年烏鎮中的熱門“打卡地”。

國際大勢充滿不確定性,“擁有核心技術”無疑成了那年最能安撫人心的定海神針。

今年百度得獎的產品,依然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時代浪潮在不斷湧動。繼百度大腦、小度、Apollo、飛槳之後,“百度ACE智能交通”也拿下了大會組委會評選的“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

這個車路行融合的全棧式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將自動駕駛、車路協同、高效出行融匯在一起,正全面重構人、車、路之間的關係。目前,“百度ACE智能交通”已經在南京、重慶、雄安等近二十個城市落地,成爲中國特色智慧交通的技術底座。

穿越過烏鎮大會上大佬們的衣香鬢影、觥籌交錯,用科技引領觀衆和產業奔赴智能世界,成了百度最明顯的差異化。

牛頓擺的力量:AI與產業的完美碰撞

你玩過牛頓擺嗎?一個19世紀60年代發明的裝置,五個質量相同的球體由吊繩固定,彼此緊密排列,當一側的球擺動並撞擊其他球時,它的能量會轉移給另一側的球,讓它被彈出去。

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物理裝置,我們或許可以更容易理解百度AI爲何能夠形成工業化大生產的動能。

牛頓擺的特點是,每個擺球都會傳遞動量,在理想狀態下襬球系統內的能量是不會損耗的,動能最終會轉化爲勢能讓最外側的擺球飛起來。

在理解百度AI的出發與起飛中,也有三個類似的問題需要回答:1.哪些擺球具備改變未來的能量;2.怎樣減少不同技術擺球損耗的可能性;3.如何將技術動能轉化爲產業勢能?

延續這一思考,我們來看百度的答案:

首先,百度早在2010年前後就選定了人工智能爲未來發展的軸心,先後在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計算機視覺、知識圖譜、無人駕駛等領域進行了長期的人力物力資金投入,最終孵化出了大量AI強相關的技術,在世界AI之林都處於領先水平。除了算法軟件層面,芯片、IoT等硬件也在基礎算力、自動駕駛等建設中被百度一一架設起來。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工信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發佈的《2020人工智能中國專利技術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量首次超越美國,成爲全球申請數量最多的國家。其中,百度公司分別以9364件專利申請和2682件專利授權處於領先地位,並在深度學習技術、智能語音、自然語言處理、自動駕駛、知識圖譜、智能推薦、交通大數據等多個領域位居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首位。

可以說,紮實的技術底座如同一排密佈的牛頓擺球,爲AI產業化積蓄了力量。

其次,技術想要避免損耗,前提是告別內卷,不斷積累外部增長的能量。這也解釋了,爲什麼百度沒有憑藉數年來的技術領先優勢跑馬圈地、炒作概念,而是繼續深挖AI技術,整合併發力技術平臺化,不斷藉助百度大腦、小度助手、Apollo等平臺,將多年AI能力開源開放出去。

這樣做的好處是,讓無數領域的開發者與企業夥伴能夠搭上人工智能這艘巨輪,更高效地在產業端訓練AI、集成AI、應用AI。

今年大會中,百度CTO王海峯表示,百度大腦已開放270多項領先的AI能力,凝聚230多萬開發者,語音、人臉、NLP、OCR 調用量中國第一。當一滴水選擇奔湧向大海,揮發還會成爲問題嗎?

當然,要讓AI進入工業大生產,還需要團結各行各業的力量,尤其是零售、製造、工礦、城市管理等等硬核領域,只有這樣成爲全社會的“水電煤”,AI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潛力。但這些行業的特性是,缺少技術人才儲備和信息技術,對計算基礎設施的要求相對複雜靈活,更偏向於藉助整體解決方案來引入技術。AI想要落地,需要一個工程化的管道,而云服務就成了最佳載體。

而說到AI與雲的耦合,技術的平臺化、標準化、自動化,以及對開發者的賦能,百度前面下的所有功夫都在此刻產生了呼應。“以雲計算爲基礎,以人工智能爲抓手,聚焦重要賽道”,百度完成了AI到產業端的管道輸送建設,百度智能雲成爲助力AI產業化的關鍵抓手,完成了AI牛頓擺從技術側到產業側的終極一擊。

平行宇宙的交點:百度“AI牛頓擺”的新徵程

百度的烏鎮大會歷程,也是一部“AI基礎設施建設者”、“應用創新引領者”的成長史。所有過往,皆爲序曲,百度在接下來的新基建浪潮中應該承擔起怎樣的角色和重任,百度是否已經走在旅途上,是我們更想知道的。

通過王海峯的發言我們得知,“人工智能加速創新發展,爲世界經濟復甦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是百度的下一個方向和機遇。

站在此時此刻此地,過去與未來如同兩個平行世界,連接二者的交點,也是百度乃至中國科技企業都需要思索的問題:

一是智能人才的短缺。AI產業中最珍貴的就是人才,儘管目前AI人才培養已經提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但要滿足產業數智化轉型的龐大需求,僅靠學院教育是遠遠不夠的,科技企業的參與和土壤對於人才體系來說不可或缺。截至目前,百度已經培養AI人才超過100萬,未來5年還將培養500萬AI人才,讓中國AI發展能夠獲得源源不絕的動能。

二是AI工程化的案例。正如Gartner最新報告中提到AI工程化趨勢中所說,智能落地需要一系列端到端的產品,對於傳統行業來說,引入AI不僅需要方向,更需要拆解技術應用步驟、符合行業特性的個性化方案、紮實可靠的產業案例,以及從思想認知到執行過程中的全方位專業指導與服務。不難發現,進入工業大生產階段的AI已經開始褪去炫酷的外殼,成了一個慢活苦活耐心活。

牛頓擺之所以被稱爲動量守恆擺球、永動球,因爲它代表了一種恆定的系統,每一點動能都不會消失,正如百度在歷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經歷一樣。

技術的信仰和力量,從不會消失,它們只會浸潤在點滴時光和成果之中,等來一次豐盛的秋收,再爲來年春季埋藏下萬物萌發希望的種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