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儒離開《演員請就位》後,郭敬明仍舊沒有逃脫被懟的命運,這一次他的點評惹怒了暴脾氣導演爾冬升,被懟得的當場哭泣。

起因是郭敬明不滿爾冬升執導的《女人+》,他直言“不喜歡這個作品”、“遺憾、困惑、不滿”,吐槽劇本臺詞密集缺少細膩刻畫。

而且,他事先聲明“與演員關係不大”,感嘆四個好演員卻沒有得到充足的發揮空間,頗有暗示導演爾冬升不負責任的意思。

暴脾氣的爾冬升沒有選擇性無視這番話的雙重含義,直接用“就是編劇和導演不好”“你學的什麼體系?”回擊。

在懟郭敬明的過程中,爾冬升無間間曝出郭敬明“表裏不一”。

導演互撕,羣衆喫瓜

在節目錄制之前,郭敬明曾私下向爾冬升打招呼“手下留情、別衝着我”,爾冬升遵守了約定,但郭敬明卻攻擊了他的作品。

隨後爾冬升離場10分鐘,場面一度陷入錄製僵局,面對突發狀況,主持人大鵬完全不知所措,還是趙薇圓場讓BOSS團發言緩解氣氛。

出面調節的兩位BOSS團成員明顯更傾向支持郭敬明,但並不是支持他的觀點,而是覺得這個舞臺應該允許有批評聲音的存在。

網友的反應比較兩極分化,一方認爲郭敬明不講武德套路了爾冬升,另一方則認爲爾冬升玩不起,是在爲作品的失敗強行挽尊。

兩方各有支持者,節目再一次有了爆點話題,爾冬升的暴脾氣、郭敬明的受委屈形象深入人心,雖然場面尷尬,但觀衆喫瓜喫得很歡樂。

在影視化對戰之前,《演員》的觀衆很難想象前期抱團一致對抗李成儒的導演團,會這麼快分崩離析,甚至出現兩位導演撕破臉的情況。

然,細細思量,導演們的關係崩盤其實早有預兆。

郭敬明和爾冬升,都靠着套路觀衆的工作態度,先把自己套路進去了。

是犀利導演,也是抱團高手

競演類節目發展到今天,越來越失民心多是因爲場面話太多,點評嘉賓更多注重維護人際關係、同行面子,而非講真話。

所以,2019年堅持抒發自己見解的李成儒“一炮而紅”,即使觀衆不完全認可他的觀點,卻也願意珍惜這位難得“說真話”的老演員。

出於對“說真話”的渴望,當暴脾氣導演爾冬升加盟《演員》時,最初給觀衆留下的觀感是相當驚豔的,犀利吐槽陳宥維、張大大是他的高光時刻。

但,當《演員》進入影視化對戰階段後,你會發現爾冬升的犀利與李成儒的毒舌有本質不同,他說真話有一個前提:不損害自己的職場利益。

爾冬升批陳宥維、張大大是在演員獨立作品階段,導演的權威讓他可以批、也可以化解演員的敵意,既能用真話樹立自己的權威,又卻不會有負面影響。

但進入影視化對戰階段後,爾冬升基本成了一個誇誇族,犀利吐槽不再,所有的點評都很溫和,甚至還會與同行抱團防禦“敵人”。

最明顯的案例便是陳凱歌執導的《誤殺》劇目,當時這個劇目的效果其實並沒有那麼出色,表演節奏、演員情緒、劇本改編都有很多槽點。

李成儒點評的“沒有讓人感覺到淋漓盡致的揪心”,與大部分彈幕觀衆的看法是一致的,演員表演有技巧,情感渲染卻沒有釋放出來。

然而,前期一向“耿直”的爾冬升卻大唱反調,形容這支劇目“好得不得了”。

原本兩個嘉賓觀點不同很正常,但爾冬升的發言卻一直在針對李成儒,他反覆強調不認同李成儒的看法,不像點評演員,更像懟嘉賓。

前期剛因《無極》擠兌過李成儒的陳凱歌,在聽到爾冬升誇自己的作品後瞬間鼓掌,也把導演抱團對抗點評嘉賓的默契搬上臺面。

《誤殺》之後,影視化作品幾乎都變成了“完美無缺”的存在,四位導演的點評很少說中觀衆心聲,偶爾的批評也只是針對發揮失誤太直觀的演員。

連明顯不符合另外三位導演審美的郭敬明版《畫皮》,導演團也沒有對故事本身提出質疑,當編劇團吐槽邏輯有問題時,爾冬升還出面維護了郭敬明。

導演不怕得罪演員,但同行之間利益糾葛很多,彼此時手下留情“一致對外”成了他們的默契,爾冬升深諳職場“抱團”的生存法則。

但他忽略了一個問題,四位導演不僅是同行,還是綜藝裏的競爭對手,有“敵人”時一致對外,無“敵人”時,表面和諧,內裏卻是敵對的。

是盟友,也是競爭對手

進入影視化階段後,四位導演之間明裏仍舊“一致對外”,同時也在暗自較勁。

第一季中陳凱歌曾經與李少紅戰隊結盟,兩位導演看起來惺惺相惜,但李少紅在分配分數時卻偏向自己的組員,把陳凱歌戰隊的阿嬌給淘汰了。

第二季趙薇的《劇場》與陳凱歌的《F小調幻想曲》撞了題材,且劇中臺詞頗有影射陳凱歌的味道,陳凱歌便罕見地只有批未有贊。

同行是盟友,卻同樣是“敵人”,爾冬升此次的《演員》之行,把太多精力放在維護盟友關係上面,忽略了幾位導演的競爭本質。

影視化對決開始後,郭敬明用眼花繚亂的換景、超長MV、討巧人設掩蓋演員的表演漏洞,陳凱歌把前兩個劇本打造的很紮實,趙薇的風格化也很加分。

三位導演拼着勁在放大招,唯獨爾冬升,劇本用最少的場景,沒有太多原創成分,也沒有根據演員特點進行調整,而是任他們自由發揮。

他儘可能地減少導演的工作,把競爭壓力給到演員本身,客觀來說,爾冬升真的是認爲這檔綜藝是演員拼演技,而不是拼導演。

然而,熟悉《演員請就位》套路的觀衆可以發現,這檔綜藝到了影視化階段之後,演員已經不是關鍵,導演和編劇纔是重要助力。

因爲弄錯了導演對結果的干預能力,也或許只是想來綜藝快樂摸魚賺外快,爾冬升在節目裏很熱情地參與了維持導演同盟大軍,專注講“武德”。

郭敬明請求爾冬升手下留情,他便閉着眼誇對方的作品,選擇性忽略其中的問題,這種情況下,當對方不願意閉眼評價他的作品時,爾冬升便懵了。

套路觀衆,最終也會自己入套

直觀來看,這場鬧劇當事人要各打50大板,郭敬明不講“武德”,爾冬升不尊重他人點評,雙方各有各的失誤。

但從內裏來說,這兩位導演當下的矛盾,完全是因爲他們違背客觀事實,失去專業性所造成的產物,是導演過度抱團的後遺症之一。

按照正常的工作態度,導演們應該客觀對待每一支作品,客觀點評每一個演員的問題,但出於利益互換的考慮,他們彼此間都默契地選擇了做誇誇族。

至少,如今曝出的信息可以證明郭敬明私下拜託了其他導演不要批自己的作品,爾冬升也答應了其他導演不批評的請求,彼此約定“說謊”。

他們講究了人情,卻忽略了這檔綜藝的本質是面對觀衆、面向藝術,每一句點評都要對觀衆負責,每一句點評、每一個選擇都應該對藝術負責。

而不是,用來維持職場人際關係,抱團維護導演團的利益。

堅持抱團的爾冬升和臨時“背叛”的郭敬明本質錯誤是一樣的,只不過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區別,如今的鬧劇皆是對觀衆、藝術不尊重的產物。

如果每個導演都客觀、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拿出對藝術的敬畏來面對這份工作,如今《演員》不會變得真話難求,更不會成爲觀衆眼中的“笑話”。

套路觀衆、對藝術缺乏敬畏的導演最終也會把自己套路進去,把藝術探討變成套路大賽的綜藝,最終也會失去觀衆的尊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