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FOLLOW US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院湯山院區(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作爲江蘇省、南京市定點收治醫院,全院職工積極響應、全力以赴,以科學的理念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抗擊疫情。

在與新冠肺炎疫情對抗的持久戰中,我院醫護人員始終執甲抗疫,前赴後繼,將初心和使命化作實際行動,堅守崗位、不懈戰鬥!

吳嶺:意想不到的第2次

吳嶺:1973年生,1991年來院,副主任護師

實際上,我沒有想過會有第2次,更沒有想過是在這樣緊急的情況下開始了我第二次在新冠肺炎隔離病房的工作。

10月10日的深夜23:00,我突然接到通知,讓我第二天一早就進隔離區。我連夜收拾行裝,第二天一早就由家人直接送到了隔離病房門口。

工作了幾十年,進入防疫一線工作也有了好幾次,家人對我一次次進入隔離區工作也已經是習以爲常了。只是叮囑了幾句“注意安全”之後,就看着我走進了隔離區。

時隔半年,相比較上一次進入新冠隔離區,我更加淡定。常理來說,第2次進去隔離區,我應該更有經驗,工作起來應該更輕鬆。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我放下行李,就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了,和大家一起扛過最艱難的一段,一個班次往往要上七八個小時,臉上和耳朵的皮膚都被口罩勒破了,就連接聽電話耳朵都很疼……

除了正常的護理工作之外,我們還面對着另外一個更大的困難,那就是語言問題。最近一段時間,收治的病患都是境外歸國或來華的外籍人士,於是病房裏就會有英語,有俄語,有意大利語等等。語言不通,對於我們瞭解病情和進行治療護理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於是大家集思廣益,想出了很多辦法,當你看到我們手舞足蹈,甚至急得直跺腳的時候,那是我們在想方設法通過手勢來與病人溝通;當你看到我們能拿着手機一頓操作或者對着手機大喊大叫的時候,那是我們通過手機的翻譯軟件來與病人溝通。經過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們的工作終於能夠順利開展下去。

我的第2次不是第1次的重複,而是又一次新的挑戰。但是我相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即使再有新的第N次,我們都能夠戰勝一切困難。當然,希望不會再有第N次。

袁穎:疫情面前方顯使命和擔當

袁穎:1977年出生,1996年來院,主管護師

國慶假期剛剛結束,我科接到通知要支援新冠肺炎隔離病房,做爲一個抗擊過非典和禽流感的資深護士,我積極響應主動報名。

隔離病房的工作忙碌而又緊張,接診的病人來自世界各地,溝通是一大難題,醫院瞭解後及時爲我們提供了翻譯機。又悶又熱的防護服,霧濛濛的護目鏡,面屏,N95口罩,三層乳膠手套,這些使得平日常做的治療及護理艱難了很多,每一次的穿刺成功都是一身大汗。當病人核酸轉陰我通知病人出院時,聽着病人興奮且開心的聲音,作爲醫護人員也感到特別的驕傲,我也能在這次的抗擊疫情中做出一點小小的貢獻!

在隔離病房接受到最多的是來自家人,同事,朋友的“注意自我防護”的微信。每天認真穿脫防護服,進行手衛生,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是對自己的安全負責,也是對他人的安全負責。在這一個月裏,隔離病房的全體醫護人員就是一家人,喫住在一起,再苦再累也一起扛,大家互相加油鼓勁,疫情面前方顯使命和擔當,困難面前方顯真情和大愛,相信我們只要緊緊團結在一起,所有困難將迎刃而解,明天依舊是陽光燦爛。

陳要萌:我們是“大白”,

用專業知識守護患者健康

陳要萌:1989年生,2009年來院,主管護師

十一假期還未結束,臨時接到電話要去隔離病房,我立即收拾簡單的行李趕往醫院。

當我穿上了厚厚的防護服,彷彿變身成了《超能陸戰隊》裏的“大白”,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守護患者的健康。雖然外表呆萌,但是裏面早已經被汗水溼透了,有時候說話多了、喘氣快了,護目鏡上的水霧凝集成水滴,什麼都看不清楚了,只能歪着頭從水滴劃過的縫隙裏看。雖然工作中有許多困難,但我們都能儘量克服。醫院的領導,護士長都非常關照我們,儘量想辦法,幫我們減輕心理和工作中的負擔。

現在收治的病人都是由境外輸入,這其中包括一些外籍人士,有的人說的是小語種。我們平時不僅要負責入院的相關檢查和治療,還要負責他們的生活,語言不通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我們通過下載手機翻譯軟件協助溝通,自制了英文版的入院注意事項和各種標本留取方法,在入院的時候發給患者,一些小語種的就通過微信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我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即將離開隔離病區,回顧這段日子,有困難也有快樂,有緊張也有欣慰,但是我不後悔:我也爲抗擊疫情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

文稿︱綜合

編輯︱魏林玲 張詩蘊

審覈︱魏林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