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說到丁克族這一羣體,大家的印象多是“自私”“我行我素”等負面影響,或許因爲不符合我國社會發展主旋律,丁克族身上總帶着天不怕地不怕的囂張感,活在當下是他們的座右銘,生前不想身後事,把養孩子的錢用來養老是他們的一貫主張,任憑老人怎麼勸說,丁克族依然固持己見,毫不動搖。

然而,最近一位“白丁”(白白丁克一場)的遭遇卻相當奇特,作爲堅持丁克到四十歲的一名女性,卻被小侄子隨口一句話給嚇退了丁克意志,從堅定的“鐵丁”轉變爲寶媽,不僅積極備孕,還在寶寶出生後成了徹底的女兒奴。

那麼,到底是哪句話成功改變了丁克族的想法呢?一切還要從童言無忌說起。

當事人姓王,我們暫且稱呼她爲王女士,作爲一名堅持丁克幾十年的中年女性,她早已到了高齡產婦的年紀,也因此丁克意志格外堅定,畢竟誰也不想大齡產子,兩個人的生活也相當有滋有味。

奈何有天小侄子上門,看到夫妻倆正在算開支,就湊上來說了一句:“叔叔嬸嬸,你們可要省着點花錢,以後都要留給我的!”這話讓王女士聽了很不舒服,張口就問:“誰跟你說的?”小侄子倒是不怯場,回答道:“是奶奶說的!”

王女士一聽是婆婆的建議,當場就急了,但老公卻毫無反應,明顯是知道這件事。

想來也是,王女士夫婦沒有子女,等到老了,家產自然要留給年輕人,那小侄子作爲家族中唯一的男丁,身上揹負着香火的重任,肯定是最佳繼承人。到時候就算王女士不同意,那婆婆肯定也要插手的,不然難道要捐獻社會不成?

想到這,王女士突然就有了生孩子的想法,當機立斷,第二年就有了女兒。而老公也宣佈家裏的一切都要留給女兒,外人都別想插手,事情這才告一段落。

聽完整件事後,我也開始明白丁克族的擔憂了,說來說去,都跟養老脫不開關係。

現實中,很多年輕人產生丁克想法都是因爲育兒成本太高,一旦有了孩子,喫喝玩樂的錢都要用來教養孩子,存款還要留着給子孫後代,怎麼看這一生都不划算。

其實從現實角度來說,丁克族的想法纔是錯誤的,除非打算一輩子都拼命努力,不然還是生個孩子比較划算。

就在前些天,一位老人因爲使用現金被拒絕,雙眼含淚引發了大衆話題。而我就彷彿看到了丁克族的以後,跟不上高科技變化,退休金跟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個人再努力,身體和智力都跟不上時代了,對比之下,有個子女可就方便多了。

在這個問題上,大家都怎麼看呢?快說出你的觀點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