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仁而得仁,有何怨?”——《論語》

宋仁宗,一代仁君。歷來關於他的評價中,不乏一些讚美之詞。作爲史上第一位以“仁”爲諡號的皇帝,他的一生當得起仁,卻也只是仁。

可這種仁,也只是簡單的“仁義”。爲君者,當以仁義之心對待天下人,卻應該以雷霆手段御四方。而宋仁宗並沒有做到,甚至於顯得過於懦弱,而這種懦弱,被不少人稱之爲“愚蠢”。今日我們就從宋仁宗對西夏的態度,來說說宋仁宗被後世人稱之爲“愚蠢”的“仁”。

仁宗景祐五年,屬於宋朝的藩屬項政權首領李元昊脫離宋朝,宣佈自立。國號爲“大夏”,我們稱之爲西夏。這對於宋朝來說,自然是極大的挑釁。

在之前,西夏作爲宋朝的藩屬,往往能得到各種好處。因此不少西夏人稱:宋朝之恩,不可忘。在對待這些藩屬,宋朝往往採取和平建交的方式。甚至於一些偏遠地區,還會被宋朝賞賜給他們。

可如今西夏脫離而出,這就宣誓宋朝的統治地位已經不如前。當李元昊寫信給宋朝之後,宋朝諸多大臣紛紛請命,要求宋仁宗出兵討伐西夏。

宋仁宗最初是同意的,甚至於下令削去李元昊的官爵,並且懸賞捉拿。從這個時候,西夏和宋朝的摩擦就不斷。

1040年,在西夏宣佈自立之後的第二年,李元昊就率兵攻打宋朝。李元昊素有野心,一邊假裝和談,一邊出兵延州。宋朝大意之下,延州局勢一度危急。好在此時宋朝多有忠臣良將,延州大將劉平據守三山口,死守不出。

但是架不住西夏準備充分,雖然最終退出了宋境,但是甘陝青寧邊境地區的防線就處於了被動狀態。

皆知道宋朝一打不贏就會求和,這次宋仁宗卻沒有求和,而是任命范仲淹等人負責西夏邊境事務。1041年,李元昊捲土重來。本有範仲俺坐鎮,這場戰鬥也不至於敗得太慘,只可惜有人不聽範仲俺的話,最終在好水川之戰中慘敗。

這次戰鬥,讓西夏看到了希望——滅亡宋朝的希望。所以第二年,李元昊再次捲土重來。在定川寨之戰中,宋軍再次慘敗,好在西夏另外一支軍隊遭遇頑強抵抗,最終全軍覆滅。

一路勝,一路敗,李元昊想要兩路齊進的美夢破滅,以至於再無進攻宋朝的可能。但是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戰,宋朝皆是慘敗,這讓西夏有了掀桌子的權利。

每個人都知道西夏絕不會安心於此,事實上之後西夏給予了宋朝極大的威脅。甚至於在金滅掉宋朝之後,西夏還蠶食了宋朝西北部的領地。

尤其是西夏的領地並不大,宋朝要想和平的方式,那就是滅掉西夏,一勞永逸。實際上在之後多年,宋朝面對金朝的威脅,依舊將西夏一度打的差點滅國。

可是宋仁宗,在經歷了三次慘敗之後,雖然表面揚言要徵兵秣馬,實際上卻是要和西夏合議。其實西夏之所以想要南進,還是因爲要掠奪資源。

可是幾場戰鬥下來,西夏雖然都贏了,但架不住打仗消耗的資源。所以面對宋朝提出的和議,西夏求之不得。

畢竟李元昊素有野心,四處征戰,國庫早就空空如也。就算宋朝不和議,西夏短時間也不會攻打宋朝。所以這場持續了五年的戰鬥,最終在宋夏兩朝的默許下,最終完成。

這次和議,李元昊接受宋的封號,取消帝號並且將之前佔領的土地換回來。而宋朝則是每年給予西夏一定補償,其中包括白銀、布匹、茶葉。

這次和議,被稱之爲“慶曆和議”。

從結果上來看,宋朝得到了丟失的國土,並且讓西夏再次歸屬宋朝。可從根本上來說,這次和議不過是宋朝爲求和平,用錢買平安。在西夏沒自立前,這些可都是歸屬於宋朝。現如今想要獲得這些東西,就要用錢去換。

若是簡單直接,將西夏滅亡,是否會有這麼多事?從結果層面來說,和西夏繼續打下去,纔是宋仁宗最佳的選擇。可是他太過於仁義,太會做皇帝,只想着守成。

在後世人口中,有這樣一段話:宋仁宗並不是一個有大才的皇帝,他只是守住了祖宗留下的基業。

所以這看似“仁義”的行爲,爲避免宋夏戰爭,作出的讓步,就被後世人稱之爲“愚蠢”。這的確是愚蠢,因爲本可以一勞永逸的事情,最終拖了百年。

但這也是宋仁宗的無奈之舉,若是在西夏自立最初,能夠一戰而勝,那倒還好。可是三次大戰,宋朝均都失敗。

雖說西夏窮了,沒辦法打下去。宋朝現在何嘗不是窮了,戰線太長,冗兵嚴重,導致宋朝只能採用防守的方式。結語

直到宋神宗時期,在王安石變法之後,朝廷十分富有,採取了主動進攻的方式。只可惜這次進攻西夏,被宋朝周圍部落的反宋戰爭打亂,最終不得已只能被迫放棄滅夏戰爭。

參考資料

《宋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