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集中,趙王看到上黨已經被秦軍攻下,準備在長平進行最後的保衛。將廉頗大將派出,廉頗是位老將,在到達長平後根據地形設置出三道防線,而秦軍這邊,因爲遠良秦境,糧草運輸是一大問題,此戰首選速戰速決,可是對方可是廉頗大將,並不會輕易讓秦軍得逞。春夏之間的一日,趙軍的巡營大將到秦軍駐紮的地方眺望,沒有想到被秦軍發現,迅速包圍了他們。一陣廝殺之後,秦斥兵斬了趙國的裨(pi)將趙茄(jia)。六月,秦軍大舉進攻趙軍。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攻破了趙國的四尉,二尉和西壁壘,也就是攻破了第一道防線老馬嶺,廉頗老將固守第二道防線丹水,堅不出壘應戰。

廉頗指出丹水發端高平,長(chang)子界山丹朱嶺,之後朝東南方向流,經晉城入河,水寬谷深,加上趙軍的壘壁居高臨下,秦軍應該不會擅渡丹水,自尋死路,那秦軍真的會知難而退嗎?秦軍在丹水西岸紮營,並天天叫陣。很快,四個月過去了,但是廉頗遲遲不出戰,讓秦軍的進攻一點也沒有辦法。秦王召集大臣商量對策,長平遠離秦境,雖然秦軍已派援軍,但是趙國憑藉着丹水爲屏障,始終不能攻入,其他的列國看準時機,也準備合縱伐秦。秦王不甘心,問了問其他大臣的意見。秦王問到了張祿 ,他說想必王上已經心中有數,我支持王上的想法,與長平之戰是因爲上黨之爭引起,秦趙兩國勢力相當,在未到最後,不能言誰勝。

秦王聽完張祿的一席話後,讓大家舉杯,長平之戰是秦王終身所盼的一場戰役,長平之戰一定可以戰勝趙國。趙王將虞卿請回國,想讓他出點主意,趙王說出自己的想法,趙國的糧草有限,與秦國這樣長久下去不是辦法,而且趙國並不想與秦國決以死戰。而虞卿說,既然秦軍現在沒有勝算的跡象,而且我軍又處在上風,何必要和呢?虞卿接着說,趙王不如現在再次合縱伐秦。如果想要破局,首先要設局。派出特使,去拉攏魏楚兩國的權臣,如果他們收下咱們送的重金,秦王就會以爲他們將合縱伐秦,這樣就達到目的。趙王又找到趙勝想想其他辦法。最後趙王決定兩條方案同時進行,一個與秦王進行合談,另一個派使者出使魏楚韓三國,密謀合縱伐秦。趙王讓趙勝再去一下秦國,商量和談之事,而密謀合縱伐秦的事交於虞卿來辦理

而秦國的密探早已將這些消息傳回國,秦王說趙王這是要做什麼,在大梁會見魏國,楚國丞相,這是要合縱啊,秦王認爲這是要死灰復燃啊,必須要滅國纔可以。同時趙王將照會帛書送來,要與秦王和談。秦王來者不拒,說他要和談那就陪他談。張祿問那和約之地定在哪裏合適呢?秦王指出定在宜陽離宮比較妥當。這個事還得由張祿來辦法,秦王說我在等一人。白起的府上,現在沒有兵可帶,在家裏逗鳥,還好身邊有一個照顧他的妻子,趙蔓。白起去見秦王,怎料王上一直等的人就是他。白起請求讓他掛帥出征,而秦王則說最猛最烈一陣,怎麼能少了你呢?秦王先不忙着讓武安君出征,而是讓他先去一下大梁,秦王說趙王明着想與我求和,但暗裏卻讓虞卿去了大梁,說(shui)服魏楚兩國出兵,秦王所以想在合縱之意還沒有形成之時,先派出白起去一下魏國,魏王見了武安君,對合縱事宜肯定要從長計議。

你去了就是恐嚇他們,讓他們打消此意,最好在見到時趙王之前解決此事。秦趙兩國在宜陽要談判的事,傳遍其他國家,他們都要派特使列席,而秦王說來吧,讓他們也看看趙國且戰且和,朝和夕改,不可信任。張祿先與趙勝周旋,並告之其他列國,可以在府內等待我們的合談成果,等簽訂盟書之時再來一起看看此次合談的成果。在魏國,白起也見到了魏王,魏王見了白起就打哆嗦,白起直接說貴國與我國結爲盟好,自當是常來常往,互通有無,如果魏王有什麼難處,我秦國必將鼎力相助。白起是武將,乾脆利索把來意說明後,就要撤退,讓魏王不知道該說什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