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上映。郭帆導演在該片於金雞獎展映後,宣佈《流浪地球2》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

Part.1

關於科幻片這幾個基本前提,你知道嗎?

“科”與“幻”

“科”是科學的科,這就意味着科幻片的設定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如果沒有科學依據,那就只能算“奇幻”“魔幻”。

“幻”是幻想的幻,這就意味着科幻片的情節是拍攝時現實仍未能實現的。如果能夠實現,那應該劃分到現實主義題材之中。

科幻的軟硬之分

軟科幻,更注重在影片中人展現意識形態的作用,故事設定裏涉及的科學元素較少。如《超時空同居》運用了時間摺疊的概念,探討的是人選擇的力量;《七月的舞步》主人公在特殊的情況下互換了身體,真正意義在於換位思考。

硬科幻,則對科學元素的設定或解釋更爲詳盡,是以對科技進步的幻想本身作爲故事的主線內容。《流浪地球》就是很經典的硬科幻電影,科學設定、主題宏大、特效精彩。

Part.2

關於科幻片未來的發展,你怎麼看?

近年來,中國的科幻文學有着飛速的發展,以劉慈欣爲代表的一批中青年作家創作了一系列令觀衆眼前一亮的好故事,爲科幻電影提供了優質素材。

根據目前曝光的信息,2021院線待上映片單中科幻片有15部,多部作品都集結了高水準的創作班底,其中有陳思誠導演的《外太空的莫扎特》,甯浩、張一白監製、劉慈欣策劃的《時間之外》、張小北執導的《拓星者》《明日戰記》、雨果獎獲獎科幻小說改編的《摺疊城》、翻拍科幻喜劇《機器人大爺》、科幻元素動畫《深海》,還有合拍片《月球隕落》《希望島》等。

今年,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聯合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出了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10條政策措施,被稱爲“科幻十條”。“科幻十條”的提出,對中國科幻電影面臨的幾道難關,提出了破解之道。

科幻片仍在進行多維度的探索。期待國產科幻不在流浪,而是乘風破浪,迎來叫好又叫座的國產科幻浪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