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真从4岁开始,每个周末都在父母陪同下到家附近舞蹈培训教室练习舞蹈(化名)。几年风雨不改,没想到一次意外,改变了孩子一生的轨迹。

2017年6月的一个周六下午,7岁的小真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培训室,舞蹈教师吴某安排小真等4名学员示范下腰动作,没想到发生了意外。

小真在单独完成下腰动作时,仰面摔倒后出现腿部及腰部疼痛等症状。吴某及小真的母亲随即帮助她舒缓疼痛。一个小时后,小真的症状依然没有缓解,其父亲也赶到舞蹈班将小真接回家。当晚,父母发现小真双腿已无法站立,即将其送院治疗,之后就开始了漫长的求医路。

(来源:现代快报)

类似的新闻每年都有,真的很惋惜,家有女宝的爸妈也看得瑟瑟发抖:

"不是说跳舞能培养气质、练出好体形吗,怎么就跳瘫痪了?那我们还要不要去练?"倒不用因噎废食,但是,跳舞的潜在风险和注意事项,一定要知道。

虽说发生意外的几率很低,但是摊到了个体头上,就是100%的悲剧,谁都承受不起。

正确跳舞方式了解一下:

娃的骨骼处在生长发育期,鉴于软骨、骨组织水分和有机物多,优点是骨骼弹性大、韧性好、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缺点是承受压力和张力的能力差,在长时间、外力过大的情况下容易变曲变形。

所以,想跳舞可以,但得这么跳:

1、 不要在坚硬地面上长时间连续跳跃。

因为没啥缓冲,下肢骨的骨化点受到过多的刺激,就过早骨化、骼软骨损伤,骨骼的正常发育自然会受影响。甚至还会引起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疲劳性骨折。

2、 落地姿势要正确,

3、 尽量避免地面的冲击力通过大腿骨传向髋骨引起冲撞。髋骨还在发育中呢,它发育不好,骨盆也遭殃。所以,跳跃训练用小跳组合练习比较好,强度不大的中跳或简单的大跳也行。

高强度力量训练别太早,缓缓。

不然骼软骨提前愈合、骨化过程提早完成,骨头还怎么愉快发育?还可能会有骨骼分离、腰部变形、足弓隆低等运动损伤。所以,力量训练时多一些动力性练习,少一些静力性练习比较好,不同部位交替练习或力量和柔韧交替进行也行。

多大开始跳舞?

严格点说呢,不要小于6周岁,这时候娃的身体发育、协调性、学历能力才能跟得上。

4-5岁如果很有兴趣,别急着跳,做一些动作协调性、节奏感的训练,和游戏化的艺术熏陶先。

小于3岁,还是看别人跳吧,小身板(骨骼)太稚嫩了,只能支撑日常的跑跑跳跳,扛不住跳舞这种人为的强化训练。所以,甭管培训机构怎么说"没事,可以来的呀",你也别心动,伤了钱包还是小事,伤了娃那才叫大事。

像新闻里导致瘫痪的"下腰"动作(过度背屈胸、腰部)和"倒立"动作,差不多占到了受伤原因的10%。

最大可能性就是骨骼太稚嫩,扛不住练习的强度,脊膜、脊髓瞬间受到过度牵拉或压缩,就受伤了,这种受伤也叫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

跳舞受伤了怎么办?

大原则:不要去搬动娃,以免二次损伤,然后马上打120!

1、 可疑脊柱损伤,不要让娃自己活动。

2、 不要让娃抬头、转侧颈部,不要用软床、被褥抬娃,更不要抱、背娃,也不要在抢救过程中去拖、拉、拽……这些都会加重脊柱、脊髓损伤,甚至造成永久性瘫痪。

3、 冬天受伤要保暖(夏天要降温),因为脊柱、脊髓受伤后,娃对温度的感知能力会下降。

不同年龄段的锻炼方式:

1、 力量素质的最佳训练年龄为7-13岁。

2、 柔韧素质的最佳训练年龄为<12岁。

3、 协调素质的最佳训练年龄为6-14岁。

4、 灵敏素质的最佳训练年龄为6-12岁。

5、 耐力素质的最佳训练年龄为>16岁。

希望悲剧能少发生、不发生,娃们都能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做自己喜欢的运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