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都有過吐槽說:孩子總是在自己的身邊“黏呼呼”的,可誰知時間如白駒過隙,一晃就過去了三年,許多父母在孩子三歲時,就會讓孩子去上幼兒園了,接受知識的沐浴。

不過,當孩子離開父母,尤其是媽媽的懷抱,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時,就會感覺到不適應,會哭、會鬧,甚至有的小寶還會焦慮到胃口也不好,不想喫東西,不想和小朋友玩,這些“上學反應”相信父母看到了也會十分心疼的。

孩子在幼兒園哭鬧,其實是“分離焦慮”

一次,呂呂路過一個幼兒園,看到一孩子離開媽媽的懷抱之後,一直往回頭看媽媽,哭得稀里嘩啦的,而媽媽也是轉過了頭,不忍心看着孩子哭的樣子,等到孩子進了幼兒園之後,媽媽又走近了門口,四處張望,找尋孩子的影子。

其實,當孩子離開父母之後,會十分想念父母,因爲已經習慣了相處的樣子,以孩子的年齡段來說,不知道爲什麼父母會讓自己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還以爲是父母不要他們了。小小的心靈就會感覺到怕怕,害怕從此見不到父母了,所以,用歇斯底里的哭聲留住媽媽,讓媽媽不離開自己。這其實就是“分離焦慮”在作怪!

跨過“分離焦慮”,需要父母陪伴和堅持

相信,送孩子上幼兒園是許多父母感覺爲難的一項選擇了,事實上,孩子所受的委屈和痛苦並不比大人的少,他們也是在幼兒園隱忍了一天,才能看到父母來接他們。

不過,這個適應階段總會是過去,畢竟孩子會一天天的成長,慢慢地意識到幼兒園是一個充滿歡樂的,可以學習到知識的地方了,這裏有朋友、有老師、有玩具等等。

而在起初,陪孩子度過煎熬的入園階段,需要父母好好努力和堅持下去。雖然這個過程會很心酸,也會很痛苦,但是不管怎麼說,總是要跨過去的。

所以,父母應該在接孩子的時候表現得更好些,接回家後多多陪伴孩子,耐心溫柔的詢問和傾聽孩子今天在幼兒園發生了什麼事,這樣讓孩子能看到自己是被愛的,是受父母重視的,慢慢的內心也就會有很多的安全感。

第一個接孩子放學有多重要?

樂樂每次放學後,看到媽媽會是第一個來接他,他感覺到十分地開心,每每聽到老師喊自己的名字時,臉上總是佈滿了笑容,然後拿着書包,興奮地向媽媽的方向跑去。一次,樂樂問媽媽爲什麼會第一個接他,媽媽解釋說,媽媽想看到寶貝學習得怎麼樣了。然後樂樂就會將今天所學到的東西分享給媽媽。

樂樂相對於其他小朋友,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是比較快的,這其實也是與媽媽在送接孩子方面做得到位,不缺席的同時,還能是堅持着最早地來接孩子放學,讓孩子找到了安全感,所以能更好地適應新環境的生活。

上幼兒園,孩子免不了會產生“分離焦慮”,畢竟與父母長夕相處,分開後,自然會表現出焦慮的情緒。但是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這種“分離焦慮”情緒撒手不管,那麼孩子的心理就得不到很好的安慰,也就會在幼兒園表現得無助、脆弱。

第一個來接孩子,與最後一個接孩子,兩種形式看起來是在做同一件事,但是時間上不同,也就會給孩子產生不同的心理。孩子如果是最後一個才接送,那麼孩子會在心裏認爲自己的父母是不愛自己的,不關心自己的,要不然這麼遲纔來接自己。

一個成年人在等一個人時,總是希望對方能在最短的時間裏出現,又何況是一個小孩呢。最早出現在孩子的視野裏,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而最遲來到孩子的身邊,多少讓孩子感覺到失落,這就是愛的區別,有安全感的孩子在成長中會表現得更自信,而長期得不到父母重視的孩子,會相對來說表現得不自信,變得寡言些。

孩子需要你也就12年,抓緊珍惜,讓愛早到!

所以,不要讓孩子失望了,不讓孩子左等右等了,好好愛孩子吧,因爲,孩子真正需要你的,也就幼兒園、小學這12年,等到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大學,孩子就會相對獨立了,到時,很長一段時間纔會打一通電話,所以,還不好好珍惜這12年?讓愛早到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