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4歲女孩嫁給18歲男孩,網友:雙方父母同意,這才讓人費解

文/可馨育兒

十四五歲的年齡,正是青春少男少女暗生情愫的年齡,他們可能會因爲懵懂的愛情,試着像成年人一樣談談感情,也可能只是好感,有的可能偷食禁果而釀下大錯。但是,能夠走到結婚殿堂,現代社會比較鮮見,這好像是封建社會纔有的事情。

01

案例

網上流傳一個視頻,14歲的女孩嫁給了18歲的男孩,令人喫驚的是,雙方家庭居然是一拍即合,不知道雙方父母怎麼想的。可能有人會說,我們這裏都是這樣,男多女少,先下手爲強,年齡再大一些,可能就沒有合適的女孩了。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這已經違法了。

有人建議讓女孩迴歸原生家庭,如果真的讓女兒回去,豈不是重返地獄了?這已經成爲一種現象,需要社會建設相關的撫養機制,讓一些不稱職的父母放棄撫養權。

02

古代早婚習俗

在我們的印象中,好像只有印度與舊社會纔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雖然民國時期爲防止早婚現象的發生,規定男不得超過18歲,女不得超過16歲。但是對民衆的約束力並不明顯,現實中結婚的年齡要早於規定年齡。

在春秋時期,規定女孩婚嫁年是15歲,到了戰國又降了一歲,14歲就可以成婚。到了宋朝普遍成了13-14歲。古代也有“計劃生育”制度,對晚婚晚育的人進行處罰,甚至官衙會出面將其嫁出去,有的會讓當地父母官娶回家中。

這種制度確實解決了男光棍的問題,男權社會使得女性無權選擇自己的婚姻,古代戰禍不斷,需要大量兵源,這也是增加兵力的一種手段。

古人以農耕爲主,熱衷於人丁興旺,可以補充足夠的勞動力,也可以傳宗接代。

人們認爲如果婚後不生下一男半女,就是對父母的不孝,更傾向於多子女,要考慮到面對各種災禍,包括孩子出意外的情況。

03

印度結婚現象

梁紅和張昕宇在《軍武大本營》中提及印度,印度的性別歧視非常嚴重,自由戀愛在這個國度是不敢想象的,有一個無法逾越的鴻溝——種姓差別。

如果一個高種姓愛上一個低種姓,這會讓高種姓的家長認爲損毀其家庭榮譽,他們會僱人去追S,兩個人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印度重男輕女到什麼程度,一個新生兒出生後,父母發現是個女嬰,父親會將其抱出,將頭摁在臉盆內溺水,直至沒有呼吸。而媽媽知道這件事,就因爲嬰兒是女孩。這讓老張非常氣憤,但他卻又無能爲力。

原因是,女孩地位非常低,女孩想要嫁出去,孃家人還要送嫁妝與彩禮,配送的越豐厚,女孩在婆家的地位就越高,反之,女孩可能面臨家暴或更嚴重的後果。

印度的極端習俗,造成男女比例極度失衡,100個人中,2個男人是要打光棍的。性侵案頻發,四五歲的女童可能面臨親人的傷害。一旦發現性侵,甚至5歲的女童都要以童婚的方式出嫁。甚至一名17歲的女孩嫁給艾Z病人,父母並不擔心,省了嫁妝,即便同樣患病,仍然可以活10多年。

這個國度並沒有婚姻法,只要有財富,你可以找無數個老婆,曾有一名男子迎娶了39個老婆,生娃也是一大堆。

04

舊時代結婚

我曾經的一位書畫老師,他出生在上世紀30年代,曾跟我講他結婚時,根本沒有見過新娘長什麼樣,結婚當天才知道。原來結婚的“婚”,是黃昏的“昏”,因爲女子出嫁都是黃昏時分進行的。

雖然時代發展讓一些舊的婚俗發生革新,但是人的觀念和習俗仍然無法馬上糾正過來,

05

重男輕女不分地區

有人說,南方沿海一帶有些地方,重男輕女現象很突出。筆者不這麼認爲,重男輕女雖然在一些不發達的地區仍然存在,其實每個地方都有這樣的現象,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

有一個女孩生活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上學時眼睛近視了,她甚至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得到的200塊錢,是經過多次哀求,父親從門裏扔出來的,還被其痛罵,像施捨一個乞丐似的。

弟弟用最好的,女兒沒賺錢時,父親幾乎沒有好臉色,心情不好就指責女兒,甚至要趕她出門,甚至拿棍子打她,打耳光,讓去廁所喫東西。

女孩從小一直認爲是自己的錯,感覺對父母有虧,把很多責任推到自己身上。她從小的理想就是,努力學習賺錢,一手交給父親,換回她的態度轉變。

但是,女孩的努力是徒勞的,因爲父親責怪他給的不夠多,沒有給弟弟買更多東西,還要求給弟弟買婚房和車子,因爲有鄰居家的女兒就是這麼做的。

女孩心太累了,生病時不敢看病,平時穿地攤上的衣服,總感覺自己做得不夠好,害怕被父母指責。

我特別討厭這個重男輕女的世界,骨子裏的男尊女卑。

後來,她終於明白了,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了,她再努力和拼命都無法改變他們的觀念。因爲這種“雙標”父母,一直認爲男人就是家中的“上帝”,是無法通過努力撼動的,她能做的就是遠離,出嫁不要遇到重男輕女的家庭。

06

重男輕女毀了親情

重男輕女容易毀了手足親情,《都挺好》中,蘇母區分對待兒子和女兒,造成哥哥和妹妹的矛盾,若干年都無法化解,把女兒逼成女強人,她需要不斷努力,纔有可以有逃離家庭給她造成的陰影,甚至有的會影響女兒的一生。

14歲的青春少女,身心尚處於發育狀態,在什麼都不懂的年齡,就要承受婚姻與生兒育女的壓力,真不知道這些父母怎麼想的?是對生活環境的盲從?還是對孩子的驅離?我們不得而知,只希望女孩能生活在父母更開明的家庭,或許這是她們的一生的幸運。

討論話題:14歲把女兒嫁出去,你認爲父母出於什麼原因?你身邊有相似的案例嗎?說說你的經歷與看法。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象,圖文無關,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