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昭君出塞,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想到了王昭君的偉大與無私,雖然是漢朝的一個小小宮女,卻願意爲了維護大漢朝與匈奴的和平安定,自願遠嫁匈奴。如果不是因爲這一舉動,昭君的美貌想必被淹沒在了偌大的漢朝宮廷,更不會留下四大美女之一的美名。

其實在漢朝,通過一己之力的聯姻,來維護兩國的和平,避免了無數血雨腥風的殘酷戰爭的,除了王昭君之外,還有一名女子,解憂公主。

解憂公主原來叫劉解憂,是楚王的孫女,同樣也是皇族的後代,但是卻因爲祖父劉戊起兵參與同姓諸王的“七國之亂”,兵敗身亡,家族成爲罪人。之後的生活顛沛流離,飽受他人的猜忌和排斥。

在劉解憂成爲聯姻公主之前,還有一位名字很好聽的細君公主,與烏孫國王聯姻,但是卻因爲始終不能適應異地的生活,最終鬱鬱而終。劉細君香消玉殞後,漢武帝爲了繼續鞏固與烏孫的友好聯盟,又開始物色合適的聯姻人選,於是將目光放到了劉解憂身上。

劉解憂接到漢武帝的旨意後,她權衡利弊,猶豫了良久,最終決定按照漢武帝的意思,承擔起這份重任,遠嫁烏孫。於是,她被冊封爲解憂公主。

01 遠嫁烏孫

劉解憂下嫁的第一個人,是當時的烏孫國王軍須靡。

因爲解憂公主本身就有着美麗的樣貌,又善解人意,雖然遠嫁烏孫,但得到了烏孫國王的喜愛。軍須靡也是個智勇雙全的明君,在位期間,爲烏孫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只可惜,軍須靡並沒有陪伴解憂多久,之後就去世了。

本來以爲這就是個歸宿,卻沒有想到,命運往往總是給予人出於意料的考驗。在種種變故之下,劉解憂需要依靠冷靜和智慧去支撐下來。

軍須靡去世之後,烏孫國王的位置,就傳承到了他弟弟翁歸靡身上。

02 目光長遠識大體

劉解憂是個能扛得住壓力、經得住考驗的奇女子。

一般的漢朝女子,且不說遠嫁異鄉,經歷跋山涉水,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裏去生活,甚至語言都不通,要一點一點重頭學起,單說適應這個完全陌生的生存環境,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了。

而劉解憂嫁過去不久,好不容易和丈夫相處熟了,彼此恩愛,卻一個不小心,丈夫一下子就與世長辭了。留下她們孤兒寡母,在烏孫國承受着更多的孤寂和壓力。

烏孫有他們自己的規矩,軍須靡去世後,他弟弟翁歸靡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兄終弟及”。同時,對於繼任的烏孫國王翁歸靡來說,哥哥撒手去了,留下一個孤單的嫂子,照顧她的責任,也是自己不容推卸的。

再者,烏孫和大漢朝的政治聯姻,可不能因爲軍須靡的去世,就此終結。

於是,解憂又嫁了一次,也再一次成爲烏孫國的王后。

或許很多人覺得,這其實並沒有什麼。爲了大漢朝與烏孫的友好聯盟嘛,這也是解憂公主不得不揹負的責任和使命。但是在當時,人人想的都是爲了大漢朝的和平與安定,犧牲一個女子沒有什麼。除了她自己,很少有人站在她的立場上去思考,作爲漢朝女德教育下成長的女子,“從一而終”和倫理綱常,又是多麼重要。

而這一切,在解憂的心裏都默默隱忍着。或許多年後,解憂的思想觀念也入鄉隨俗,發生變化,但那都是支撐下來的後話了。

03 完成使命

除了遠嫁過來,給烏孫國王做妻子,解憂公主身上還承擔着,控制和聯盟烏孫的重任和使命。

在漢昭帝末年,烏孫受到匈奴和車師的聯合夾擊,解憂公主第一時間想到向漢朝上書,求漢朝廷派出援兵,一封修書通過懸泉置,火速到達了大漢宮。

當時,漢宣帝即位,收到解憂公主的書信,調查了一番後,即刻發兵五十萬,援助烏孫,大敗匈奴。

此後,漢朝與烏孫的聯盟更加堅固了。甚至,當時解憂公主生下了第一個兒子,翁歸靡還寫信給漢宣帝說,以後一定立這個兒子爲國王,之後再迎娶漢朝公主,讓這樣的親上加親延續下去。漢宣帝也應允了。

當翁歸靡死後,解憂公主更深刻地展現了,她作爲一名傳奇女性的獨特魅力。

事情的源頭是,翁歸靡去世後,烏孫想要背信棄義,不願意讓解憂的兒子元貴靡繼承王位。因爲這件事,漢朝那邊就大怒,烏孫和漢朝的聯盟就此終止。

烏孫引起了一場大內亂,解憂公主雖然在烏孫沒有堅實的依靠,但是卻也依靠她自己的智慧和手腕,在內亂中控制烏孫。漢朝趁機來討伐,平定又臣服,解憂的兒子元貴靡成爲了新的烏孫國王。

正是在解憂公主的幫助下,漢朝才得以進一步控制烏孫乃至西域,不斷擴大漢朝的統治範圍和權力。

04 功成名就,迴歸故土

公元前51年,解憂公主已經將近七十多歲的高齡。

她一輩子爲了漢朝鞠躬盡瘁,烏孫也被漢朝控制,自己的任務也算是圓滿完成了。

於是,這時候的她上書漢宣帝,表示“年老土思,願得爲骸骨,葬漢地”。積攢和隱忍了一生的思鄉之情,如今終於可以毫不掩飾了。

漢宣帝深表同情,派人將她迎回長安,同來的還有孫子和孫女三人。

雖然在異鄉生活了那麼多年,烏孫幾乎都可以說是她的第二個家鄉。

但是在解憂公主的心裏,她心心念唸的,還是自己的中原家鄉,如果要落葉歸根,也一定要回歸故土。

回到中原後,大約過了兩年,解憂公主就與世長辭了。

解憂公主這輝煌的一生,就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作者:我方團隊月落星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