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病逝,有可能跟藥有關。但藥有問題,絕對不會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紅樓夢》這部書是有前設的,黛玉的前世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絳珠草”,因爲欠了神瑛侍者澆灌的甘露,於是下凡去“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有了這個前設,黛玉肯定是“淚盡而逝”,而且一定是爲寶玉而逝。這是肯定的。

爲寶玉而死,但不會是上吊、投水之類戲劇性的狗血情節。很簡單的道理:如果要讓黛玉自盡,在八十回中一再鋪墊她生而有病、病越來越重,又有什麼意義?難道以《紅樓夢》的筆法,竟會把這麼多關於黛玉孱弱多病的描寫,寫成沒有下文的懸筆嗎?

黛玉之死,只會是在病體越來越重的情況下,由於寶玉的某個消息而深受刺激,以至溘然長逝。這是毫無疑問的。至於是關於寶玉的什麼消息,咱們可以專文論述,因爲牽扯的枝節太多。

既然是因病而逝,爲什麼又會有藥有關係呢?

在黛玉初進賈府時,說到自己病情和用藥,賈母說:“這正好,我這裏正配丸藥呢。叫他們多配一料就是了。”旁邊有一句側批:“爲後菖、菱伏脈”。

因爲脂齋硯不僅是作者寫作的陪同者,而且可能是參與了意見,所以歷來被認爲是最可靠的。既然脂批裏提到“爲後菖、菱伏脈”,那賈菖、賈菱一定在後文與藥物有重要情節。

會是什麼情節呢?賈菖、賈菱出場並不多,指語涉及到的只有這一處,可見他們不會是重要情節的中心人物,只會是賈府敗落過程中,衆多的側影之一。

賈府的敗落,其實已經有太多的側影。比如替姑娘們買脂粉的買辦,“脫空是沒有的,也不敢,只是遲些日子。催急了,不知那裏弄些來,不過是個名兒,其實使不得,依然得現買”。

“脫空是沒有的,也不敢,只是遲些日子”,細看這句話,會不會在其他情節上,有似曾相識的熟悉感?

第七十八回,王夫人叫了鳳姐,“問他丸藥可曾配來”,鳳姐回答:“還不曾呢,如今還是喫湯藥”。配藥之事,是王夫人特意通過寶釵買來真人蔘的,寶釵當時回答“趕晚就有回信的。明日一早去配也不遲”。以寶釵的爲人,她說話是靠譜的。爲什麼遲遲沒有配來?

我曾經以爲是配藥需要時間,王夫人不熟悉這個流程,所以着急了。但是如果和買脂粉的買辦“只是遲些日子”對照起來,是不是可以得出其他結論?

給賈府辦事、負責具體事務的,一般是比較有資歷的管家像周瑞(負責收租)以及旁系子弟像賈芸(負責大觀園的綠化),配藥的多半是前面脂批提到的賈菖賈菱。他們和採購脂粉的買辦一樣,“脫空是沒有的,也不敢,只是遲些日子”,已經成爲慣例。

但是這句話以下,還有一句:“催急了,不知那裏弄些來,不過是個名兒,其實使不得”。脂粉是這樣,藥品難道就不會是這樣?鳳姐的丸藥可能是這樣,黛玉的丸藥就不會是這樣?

王熙鳳和林黛玉,都經歷了病情由輕到重、越來越重的過程。除了心情、壓力等因素,藥物的藥效不夠,也會是重要的原因。而藥效不夠,則與負責製藥的賈菖賈菱等人的中飽私囊、以劣抵好有着密切的關係。

也就是說,“在藥裏動了手腳”,導致了鳳姐黛玉以及其他人的病情加劇。但是她們的死亡,都不會是“在藥裏動了手腳”直接導致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