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諡號的常識性錯誤,最經典的就是《康熙王朝》中出現的“我孝莊……”。古代社會地位特別高的人死後可以請朝廷賜諡號,實際上就是請政府對去世的人進行蓋棺定論。如李鴻章死後就有李文忠公的諡號,曾國藩則有曾文正公的諡號。孝莊皇后死後,康熙帝爲祖母上的尊崇諡號爲“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啓聖文皇后”,簡稱孝莊文皇后。所以,孝莊太皇太后生前是不知道自己死後諡號的,也就決不可能出現“我孝莊”如何如何了。

錯誤二:皇帝召見大臣時,大臣呼萬歲

在一些清朝背景的影視劇中,常有某個大臣一進來見到皇帝就稱萬歲的情節,而實際上清朝大臣進門見皇帝,都是直接請一個跪安,然後說一句臣某某恭請皇帝聖安的話即可,不直呼萬歲。一般滿洲旗人常稱皇上爲主子,萬歲一般是戲曲舞臺上的稱呼。到了清朝中期之後,皇帝身邊的一些近侍太監或宮女等纔開始稱呼皇帝爲萬歲爺,但大臣們是絕對不允許這樣稱呼皇帝的。

錯誤三:皇帝召見大臣時,太監站在皇帝身邊

大臣來向皇帝請示彙報工作時,由太監挑起簾子放大臣進屋見皇帝,大臣進去後,太監就自動退到門外候着。所以,在清朝一般都沒有皇帝和大臣談話時,旁邊站着太監的情況。

錯誤四:皇帝申斥大臣時,大臣說“臣罪該萬死”

清朝大臣在向皇帝彙報工作時,出現觸怒皇帝的情況時,大臣沒有那句“臣罪該萬死”的話,這時大臣需要摘下官帽向地上磕響頭,頭必須觸地有聲纔可。相反,如果皇帝表揚大臣了,大臣就在原地磕個頭就行,也沒有那句“謝主隆恩”。

錯誤五:清朝時說滿漢全席

清朝時,皇帝或大臣擺宴席,是沒有滿漢全席說法的。由於滿洲旗人的傳統食品是燒烤類食物,所以,一般比較重要的宴席,是先上滿席的燒烤類食品,後上漢席。滿漢席實際說的是上菜的順序。到了民國時,纔出現一些炒作滿漢全席的情況,企圖擴大影響力。

錯誤六:清朝時,在宴會上男女同席

清朝時,無論民間還是官場,在參加宴會的時候一定是男女分席而坐的,沒有說夫婦兩人擠在一個桌子上的情況。

錯誤七:清朝出現大圓桌

清朝時,最常用的桌子就是八仙桌,一般最多坐六個人,而大圓桌是在民國後纔出現的,一般只坐9個人,不能坐10人,因爲必須留下一個上菜的菜口位。

錯誤八:隨便口稱大人

清朝時,京城三品以上的官員纔可以稱大人,三品以下的官員不能稱大人,知府不能稱大人,知縣更不能稱大人,有些影視劇中常聽說縣令大人或者知府大人,這是不對的。縣令,一般稱爲老父母或者老父臺,而沒有縣令大人的說法。知府一般則被稱爲太尊。

錯誤九:漢人自稱奴才

在清朝,稱奴才是滿洲旗人(漢族旗人)的特權之一,而且還是身份的象徵,不是誰想稱就能隨便稱呼。它往往象徵着其與皇帝的關係,也就是通常理解的都得是圈裏的纔行。

錯誤十:當面稱慈禧爲老佛爺

慈禧太后老佛爺的別稱,是慈禧太后後期,其身邊一小部分近侍太監或內務府官員在背地裏對慈禧的稱呼,表示受慈禧寵愛或者與其關係親近,但當面絕不可以這樣稱呼慈禧太后。#皇帝#清朝#諡號收藏

錯誤三:皇帝召見大臣時,太監站在皇帝身邊

大臣來向皇帝請示彙報工作時,由太監挑起簾子放大臣進屋見皇帝,大臣進去後,太監就自動退到門外候着。所以,在清朝一般都沒有皇帝和大臣談話時,旁邊站着太監的情況。

錯誤四:皇帝申斥大臣時,大臣說“臣罪該萬死”

清朝大臣在向皇帝彙報工作時,出現觸怒皇帝的情況時,大臣沒有那句“臣罪該萬死”的話,這時大臣需要摘下官帽向地上磕響頭,頭必須觸地有聲纔可。相反,如果皇帝表揚大臣了,大臣就在原地磕個頭就行,也沒有那句“謝主隆恩”。

錯誤五:清朝時說滿漢全席

清朝時,皇帝或大臣擺宴席,是沒有滿漢全席說法的。由於滿洲旗人的傳統食品是燒烤類食物,所以,一般比較重要的宴席,是先上滿席的燒烤類食品,後上漢席。滿漢席實際說的是上菜的順序。到了民國時,纔出現一些炒作滿漢全席的情況,企圖擴大影響力。

錯誤六:清朝時,在宴會上男女同席

清朝時,無論民間還是官場,在參加宴會的時候一定是男女分席而坐的,沒有說夫婦兩人擠在一個桌子上的情況。

錯誤七:清朝出現大圓桌

清朝時,最常用的桌子就是八仙桌,一般最多坐六個人,而大圓桌是在民國後纔出現的,一般只坐9個人,不能坐10人,因爲必須留下一個上菜的菜口位。

錯誤八:隨便口稱大人

清朝時,京城三品以上的官員纔可以稱大人,三品以下的官員不能稱大人,知府不能稱大人,知縣更不能稱大人,有些影視劇中常聽說縣令大人或者知府大人,這是不對的。縣令,一般稱爲老父母或者老父臺,而沒有縣令大人的說法。知府一般則被稱爲太尊。

錯誤九:漢人自稱奴才

在清朝,稱奴才是滿洲旗人(漢族旗人)的特權之一,而且還是身份的象徵,不是誰想稱就能隨便稱呼。它往往象徵着其與皇帝的關係,也就是通常理解的都得是圈裏的纔行。

錯誤十:當面稱慈禧爲老佛爺

慈禧太后老佛爺的別稱,是慈禧太后後期,其身邊一小部分近侍太監或內務府官員在背地裏對慈禧的稱呼,表示受慈禧寵愛或者與其關係親近,但當面絕不可以這樣稱呼慈禧太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