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建功立業者,身邊都有屬於自己的智囊團,比如漢高祖劉邦身邊的張良,蕭何,陳平,明太祖朱元璋身邊的徐達,劉伯溫,常遇春。想要在亂世之中有所作爲,就必須有伯樂的慧眼,能夠辨識出藏在人羣中的千里馬。而三國蜀主劉備,雖然也是一個極善選賢用能的雄主,但是他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導致自己錯失了一位大才,而這位大才最終投靠了曹操,成爲了蜀漢的大敵。

他就是陳矯

或許很多人對這個名字比較陌生,在小說演義中,他出現的頻率並不高,而且遠遠沒有與諸葛亮同等的知名度,但是他的能力卻是不亞於諸葛亮的,都是人在家中坐,卻知天下事的大才。當年孫策和袁術都想要請他出山輔佐自己,可是都遭到了他的拒絕。那個時候的陳矯認爲天下雄主中,只有劉備才能折服自己,雖然彼時的劉備羽翼尚不豐滿,可劉備敢爲他人之不敢爲,行他人之不敢行。所以一度陳矯認定劉備是未來自己的正主。

後來的一次機緣巧合,陳矯見到了劉備,在與劉備的談論中,他發現自己並不被劉備看好,這極大的打擊了陳矯,一氣之下的他,選擇投靠了劉備的大敵曹操。曹操見到這個滿腔抱負的年輕人,給了他發揮自己的舞臺,曹操本就是一個愛才之人,所以十分的器重陳矯,而後陳矯也成爲了曹魏的開國功勳。

陳矯和諸葛亮一樣,無論是在治世還是在軍事上都有着極大的見解,他在剛加入曹操的時候便建議曹操早日滅孫,江東孫氏在吳地的統治時間越久,對曹越是不利,而歷史也證明了陳矯的觀點。陳矯在魏國時期,極大的發展了魏的刑典措施,降低了戰時魏國的犯罪率,對魏的內部人民安穩生活有着很高的貢獻。

就連曹丕都曾這樣讚歎陳矯“陳季弼臨大節,明略過人,信一時之俊傑也。”倘若這樣的一個大才能在蜀國幫助諸葛亮的話,或許諸葛亮的北伐之路也會順利很多。蜀漢後期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凋敝,無人可用,“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是當時最真實的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