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很多的繼承製度,其中比較主流的是嫡長子繼承製度。而在漢末三國時期,這種制度卻不被很多人認真履行,從漢靈帝這個東漢王朝的統治者;到曹操這個東漢朝廷的代言人;再到地方的各軍閥或者割據政權,都出現過廢長立幼的情況或者傾向。而廢長立幼的後果也相當明顯——輕則波動不斷;重則被人吞併。

廢長立幼的情況和傾向

在漢末三國的亂世當中,有很多人都有廢長立幼的情況或傾向。首先漢靈帝就是如此。漢靈帝有劉辯、劉協兩個兒子,劉辯算是漢靈帝的嫡長子,母親是何皇后,舅舅是大將軍何進,本可以名正言順地繼承皇位。但是漢靈帝在臨終之前,卻又讓心腹宦官,也是西園軍主將——蹇碩支持劉協上位。

除了漢靈帝以外,曹操、袁紹、劉表、孫權也都有廢長立幼的情況或者傾向。在曹昂去世、卞夫人成爲正妻之後,曹丕成爲曹操的嫡長子。然而曹操先以曹丕的庶弟曹衝爲繼承人,在曹衝去世後又中意曹丕的胞弟曹植。袁紹和劉表的情況類似,袁紹疏遠長子袁譚扶植袁尚;劉表排斥長子劉琦親近劉琮。

孫權的情況則有些特殊,太子孫登去世,而後的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又引起"二宮之爭",導致孫和被廢,孫霸被殺,以幼子孫亮爲太子。孫權去世後孫亮也就成爲了東吳第二任皇帝。

廢長立幼產生的波動

漢靈帝、曹操、袁紹、劉表、孫權這些人物都有廢長立幼的情況或傾向,其中漢靈帝、曹操、孫權因爲這個原因導致內部出現巨大的波動。漢靈帝去世之後,何進、何太后當然擁立劉辯爲皇帝,而蹇碩也不忘漢靈帝的遺命,意圖殺死何進,擁立劉協爲帝,但是被何進識破。

何進因此忌恨蹇碩,在袁紹等人的勸說下決定與宦官集團全面開戰,導致洛陽大亂,董卓趁亂控制朝政,繼而促成地方上軍閥割據的局面。

曹操一度有意扶植曹植,導致很多人依附曹植,與曹丕相抗衡。雙方各自樹立黨羽互相爭鬥。雖然曹操最終還是放棄曹植,但是雙方的樑子已經結下。在曹操去世之後,曹丕就對曹植黨羽展開清算,頻有流血事件。而曹丕、曹叡兩朝過度遏制宗室,導致司馬懿篡權時宗室壓根沒有反擊力量,很有可能也來源於此。

孫權廢掉孫和,立孫亮爲帝,並且令諸葛恪、孫峻、孫弘、呂據、滕胤五人爲輔政大臣。結果這五個人之間也爆發鬥爭,先是諸葛恪殺孫弘;而後孫峻殺諸葛恪;孫峻死的時候將權力交給孫綝,又導致呂據、滕胤與孫綝的火併。孫亮作爲皇帝毫無權力,成爲檯面上的傀儡。

因廢長立幼被消滅

漢靈帝、曹操、孫權因廢長立幼導致內部的波動,但不至於因此滅亡,最多是衆多的因素之一。而袁紹和劉表則因爲廢長立幼而被消滅。袁紹以袁譚爲青州都督,而將袁尚留在身邊作爲繼承人。等到袁紹病死之後,袁譚就與袁尚爭奪冀州。

雖然在曹操進攻冀州的時候,袁尚和袁譚暫時聯合起來。但曹操集團馬上就發現並且利用袁尚與袁譚的矛盾,曹操先與袁譚聯盟消滅袁尚,而後再消滅袁譚,將袁氏勢力各個擊破。

而劉表還沒有袁紹幸運。劉表出劉琦爲江夏太守,把劉琮留在身邊。等他去世的時候,劉琮被荊襄望族支持爲荊州牧。劉琦本來也想袁譚一樣,從江夏來到襄陽爭奪荊州牧之位,結果正好遇到曹操南下,直接跑回江夏。袁譚和袁尚尚且生存了幾年,在曹操的兵鋒之下,劉琮壓根沒有任何威望,直接被荊襄望族綁架着投降曹操,將荊州拱手相讓。這也很大程度上緣於劉表的廢長立幼的操作下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