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薛宝钗有大将之风,那么林黛玉则有隐者之气。

古人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在喧闹繁华的都市之中,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独善其身,寻得一份宁静,才是真正的高雅之士。

薛宝钗,出身于皇商之家,但却富而不贵。

而林黛玉,不仅出身于钟鼎之家,亦是书香之族,可谓更胜一筹。

然而,两人之间最根本的差距是家庭教育。

比起由母亲教导长大的薛宝钗更幸运的是,林黛玉有一个很爱妈妈的爸爸。

爸爸爱妈妈,孩子才会更有责任感

很多人说,林黛玉是小女子情怀,没有责任感,只适合生活在宅门内院。

那次,老爷贾政误以为宝玉逼死金钏,且荒废学业,便不由分说,把他一顿痛打。

事后,所有人都劝宝玉不要荒废学业,要苦学做官才是正途,唯独黛玉不劝。

因此,被人诟病为眼光短见,只知小情小爱,对宝玉没有责任心。

也因为薛宝钗劝谏宝玉,宝玉的丫鬟袭人夸她令人敬重,大家也觉得她识大体。

其实,这是对林黛玉最大的误解。

她的父亲林如海,就是个正经的读书人,因为想通过科考成就一番事业,就勤学多年。

最终,考得探花,位至兰台寺大夫。

然而,盛名的背后,却有不为人知的心酸。

一直为仕途劳累的林如海,年近四十,才得一子一女。然而,小儿子三岁不幸夭折,女儿黛玉也是个多病的身子骨。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老年丧子,为此,爱妻贾敏悲伤难愈,不久抑郁而终。

人生暮年的林如海深爱妻子,为了年幼的女儿坚决不续弦。

再多的名利财富,也不如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欢乐的家庭。

对于林黛玉来说,那些身外之物远远不及父亲瞧母亲时,一个身心愉悦的微笑。

贾珠是宝玉的亲哥哥,是个惯爱学习的孝子,十四岁进学,然不到二十岁就离世了,留下守寡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活的唯唯诺诺。

可见,苦读对身体的损伤,或许科考是条阳光大道,但却也有很多人从黄口小儿熬到天命之年,也难中举。

相比而言,黛玉更在乎的是宝玉的性命,这才是对宝玉真正的负责。

真正优秀的人,不怕被人误解,也不需要太多的赞美。

她深知宝玉是那种聪明却不喜欢被束缚的人,如若生活幸福无端,将来再谋,未必不可。

相对于,那些只会在耳旁劝说宝玉的人,黛玉更关注现实,筹划将来。

凤姐儿小产,探春等人代管贾府,她从侧面看清贾府穷落之势,跟宝玉商谈。

她说:“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然宝玉却不管不问地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由此看出,黛玉很是负责的想着两人的将来,不像宝玉一样得过且过。

比起说,黛玉更认同做,把责任落到实处。

譬如,薛宝钗的丫头香菱喜欢上作诗,来向她请教,她就悉心解说,一遍遍讲解,最终让香菱学有所成,为人所赞。

对于那些表面热情,内心算计的人,黛玉的外冷内热,才是有心。

因为责任是用来做的,而不是用来说的。

爸爸爱妈妈,孩子的恋爱观才更正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纵观《红楼梦》,林如海算是用情最深的男人。

妻子在时,他满眼皆是柔情,内心犹如甘泉,爱妻就是他做一切事情的动力。

爱妻走后,他心如死灰,若非为了女儿,他恨不得随其而去。

他把黛玉送进贾府,不是为了让女儿嫁给宝玉,也不是求得贾母的庇佑,而是因为对妻子的那份深爱。

他选择让爱女弥补妻子心中的遗憾,安慰岳母失去女儿的痛苦。

因为他对妻子的这份爱,女儿黛玉才倍受外祖母的疼爱。

在贾府,黛玉的一应用度比府里的“正牌小姐”们还高,与贾母的“心尖肉”宝玉平起平坐。

见证过父母的恩爱,黛玉更懂得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子。

不是宝钗那样的算计利用,也不是凤姐儿那样的机关算尽。

爱情里,两个人是平等的,似知己,似亲人,更是恋人。

她和宝玉有着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同样的叛逆精神,且慢慢发展成爱情。

那天,薛宝钗独自来怡红院,见袭人正一边为宝玉赶蚊子,一边绣肚兜。

袭人因为久坐,脖颈酸痛,就要出去走走,让她在屋里坐一坐。

她却像袭人一样,围在宝玉身旁给他驱蚊绣衣。

忽然,宝玉在梦中骂道: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可见,她再多的努力也没得到宝玉的青睐。

比起薛宝钗的主动和自降身份,黛玉才是真正赢得了宝玉的爱。

薛宝钗的那点小心思,不仅黛玉看在眼里,连一向亲厚她的史湘云都觉得有点丢身份。

两人在窗外看到她的行为后,湘云怕黛玉会取笑宝钗,边拉着她去找袭人。

对于史湘云内心的偏向,黛玉什么都没说,这种行径她是不屑的,更是冷笑了两声。

关于爱情,一个人的独角戏,是件可悲的事情。

真正的爱情里,是存在真实自我的。

所以,林黛玉在宝玉面前展现的永远是真性情,嬉笑怒骂皆有。

她敢调侃宝玉说:“早知道他在,我就不来了。”

也能生气地对宝玉说:“横竖如今有人和你玩,比我又会念,又会做,又会写,又会说笑,又会怕你生气拉了你去哄着你,你又来做什么呢?”

更能娇羞地说:“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说这些混账话来欺负我。”

而贾宝玉很多时候,都会回应黛玉三个字:“你放心!”

简单三个字,却饱含无限真情。

也正是这份回应,黛玉才更大胆在爱情里释放自己的真性情。

黛玉的真性情,美而不俗,就像一朵圣洁的莲花;

在风霜雪雨严相逼的生活里,有着一种宁可断魂也不折腰的孤傲,这也是宝玉最想呵护的纯真。

林黛玉的真性情,源自于她的幸福家庭,和她独爱母亲的父亲。

对于宝玉,她大胆地去爱。

得知宝玉要另娶他人,她也勇敢放手,闭门不见,更不做任何责问。

恋爱里,她用心做着真实的自己!

爸爸爱妈妈,教出来的孩子更有底气

很多人误解林黛玉,说她一身娇气。

其实,黛玉身上的“娇气”是一种贵族风范。

那年,入贾府时,才7岁的林黛玉,虽然紧张,但却毫不胆怯。

就连干练泼辣的王熙凤见到她时,都不禁称赞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虽然,凤姐儿是为了巴结贾母,但林黛玉在贾府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一切应对自如。

可见,王熙凤的话里,绝对是有真实成分存在的。

贾母,是个历经沧桑岁月的掌家人物,贾敏是她的掌上明珠,肯定颇得几分真传。

深得父母疼爱的黛玉,绝对是个登得大雅之堂的世家小姐。

虽然,她身体病如西子胜三分,但她的内心却是较比干多一窍。

所谓兰心惠质,皆是举手投足之间的得体,而不他人的谗言。

且从林黛玉的出身说起,林家,可谓是《红楼梦》里最优秀的家族。

很多人以为,林如海不过一届书生。

殊不知,林父之上四代皆是列侯,林家三代列侯,因为隆恩又延续一代,直到林黛玉的爷爷。

到林黛玉的父亲这一代,更是实力派,科举考试,取得全国三甲,成为探花郎。

就算是世袭的国公府 ,到他这一代也没出得一个中举之人,贾政本是奔着科考去的,然而,却被圣上恩赐,直接封了官。

所以,林如海要求贾政为贾雨村谋职,他二话不说,就花银子给贾雨村跑官。

可见,贾政对妹夫林如海也是“言听计从”,十分尊敬和佩服。

母亲贾敏,更不用说,家中独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肯定是绝世独立,要不然也不会让父亲钟爱一生。

林黛玉的家教老师贾雨村,更是政治场合的官员。

她的这一身贵族底气,远远不是薛宝钗外表和气质能比的。

薛宝钗受人爱戴没错,但宝玉却敢调笑她是杨贵妃;

连小丫鬟靛儿都敢随随便便跟她开玩笑,说她偷藏她的扇子,可见她的和气并不是什么好兆头。

这样的当家女主时间长了,未必能收住人心。

且看黛玉,管教有方,和手下即不失距离,又赏罚分明。

手下丫鬟们对她是又敬又怕,从来不拿主子的事当玩笑,丫鬟紫鹃对她更是至死不渝。

王熙凤在挑选代理掌权人时,也十分认可她的才能。

比起薛宝钗所谓的示好待人,林黛玉的张弛有度显得更加高明。

她明白,治家不能过于懦弱慈善,妇人之仁,只会害人又害自己。

让人内心敬畏,才是真正的大家风范。

都说,孩子身上都藏着父母的影子。

正是因为林如海的标榜人生,才给了林黛玉敢作敢为的底气。

有个爱妈妈的爸爸,是孩子一生的幸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