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着父母去駐村?!說來令人難以置信。11月30日上午,在常村鎮柴巴村,記者見到了這位帶着父母來扶貧的工作隊員王紅英。

給老父親喂完藥,又匆忙趕往村室。現年42歲的王紅英有些靦腆,提起帶着父母來駐村的事,打開了他的話匣子。

“帶着父母來扶貧,雖然很苦、很累,但是看到柴巴村一天一天的變好,這些苦和累都值得了。”柴巴村駐村工作隊員王紅英說。

2019年8月,平煤集團尼龍科技公司的王紅英主動請纓,到常村鎮柴巴村協助第一書記做好扶貧工作。今年8月份,78歲的母親患胃間質瘤、十二指腸息室,進行了手術治療。85歲的父親患糖尿病、腦梗多年,生活不能自理,平時在家由母親照顧,母親手術後康復期無法照顧父親。爲了不影響扶貧工作,王紅英把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接到當地一個農家餐館居住,由餐館老闆爲其父母提供住宿和日常飯菜。開啓了王紅英農家院、村委會和貧困戶“三點一線”的工作模式。

柴巴村是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全村共有197戶743口人。其中,貧困戶83戶315人。貧困戶張新敏,丈夫有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她的照顧,在得知她的特殊情況後,王紅英出謀劃策,自費爲她購置生活用品,解決她的生活困難。

入村一年多來,王紅英積極做好單位定點幫扶、勞務幫扶及項目資金撥付、各項扶貧表格的填寫上報工作,爲了一件事,他一天開車多次往返公司、鎮、村,任勞任怨,無怨無悔。

''他的孝心和工作作風,爲我們樹立了光輝的學習榜樣。''該村黨支部副書記史玉良說。

動天之德莫大於孝,感物之道莫過於誠。年幼的孩子、年邁的父母,每一個人都有難捨與牽掛。在“大國”與“小家”面前,王紅英用行動書寫了自己的答案。這本身就是一個平凡而感人的故事,也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了幫扶幹部的情懷初心,映射出了這個特殊羣體不一樣的情感生活。

(王俊鵬 王涵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