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牛市持續近兩年滬指創新高,年底應把握“補漲”機會 | 市場觀察

從2019年1月4日2440點至今,A股的牛市已經持續了近兩年,雖然漲幅只有1000多點,2020年12月2日,上證指數終於有所突破,一度創出本輪牛市新高3465.73點。

從本輪牛市行情特徵來看,投資者更應該把握潛在“補漲”的機會,追高已經大漲的部分週期個股有較大風險。今年一季度追高口罩產業鏈的投資者,如果沒有止損的話已經損失慘重,或許是很好的“前車之鑑”。

11月9日以來,市場歷經一段時間的調整,創業板指一度下跌超過300點,跟週期股帶動的主板形成“冰火兩重天”的局面,這跟2012年底和2014年底藍籌股大漲,中小盤萎靡的情況類似,當然資金面和漲幅遠不如2012年和2014年。而在IPO融資方面,2020年的情況與2010年更爲類似。

從歷史上的牛市持續時間來看,要多於兩年的機會並不大,未來A股如何走也有較大分歧。上半年科技、消費、醫藥的牛市,很快就切換到國慶節後周期股的牛市,A股走勢的結構性讓投資者不好把握。

下半年部分科技股、醫藥股都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調整,部分因爲疫情而業務量大增的醫藥股,股價更是跌到了三四月份的水平,口罩產業鏈相關的股票尤其如此。二季度開始,國內疫情控制的比較理想率先復工復產,然而海外疫情加劇,全世界急需口罩等醫療用品,訂單集中到國內,口罩等防護品出口激增,庫存下降價格上漲,產能也是大幅擴張。不過,隨着大量工業企業(尤其是部分汽車企業)轉型生產口罩,產能滿足全世界需求後,口罩的價格回落,庫存回到正常水平,產業鏈個股也在下半年大幅調整。

9月底開始至今熱炒已經兩個多月的週期股,會不會類似三四月份的口罩產業鏈板塊?這是投資者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當然並非所有周期股都估值偏高,部分個位數市盈率的個股,比如金融、地產、基建等板塊,或許依然有一定輪動的需求,如果在週期股上獲利豐厚的投資者,可以考慮切換到更低估值而基本面過硬的板塊,靜待“補漲”來臨。

從IPO角度來看,2020年是註冊制全面推進的一年,部分企業虛高的估值也要逐步降下來,指數漲幅自然也遠不如過去的幾輪牛市,這存在一定的合理因素。2020年和2010年都是A股的IPO大年,有更多的類似之處,而之後2011年A股經歷了比較明顯的調整。

數據上來看,雖然第四季度螞蟻集團並未成功上市,但2020年前三季度,A股有293只新股上市,融資3550億元,與2019年前三季度的127只新股,融資1401億元相比,新股數量增長131%,融資額增長153%。2010年的融資金額增速則跟當前情況類似,當年A股IPO累計籌資額爲4882.63億元,同比增長159.9%。

經歷兩年牛市後,對2021年的整體投資回報,投資者的期望值應該有所降低。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