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彈就是一場老鼠遊戲般的技術大戰。電影《拆彈專家2》主演劉德華指着身上防彈服解釋說,這次裝備的是最新式的拆彈服,跟上次不一樣,升級了。

劉德華口中的拆彈服是電影《拆彈專家2》中,最爲重要的道具,拆彈服就是一般警用裝備常見的排爆用的特殊服裝,但很多人對其本身構造很少了解。

爲了保障拆彈人員的安全,世界各國發展出了不少專業的拆彈服,其中以加拿大生產的EOD-8和EOD-9型最爲著名,前者的特點是沒有頭燈,有卡簧式面罩和頭盔後面的通風管。而後者擁有摩托頭盔式面罩,並且內置風扇。

從這種形形色色的通風系統和降溫系統中,我們不難看出此類拆彈服內部的溫度有多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俄軍戰鬥工兵的拆彈服(也兼顧防彈作用)在內部安插了大量的防彈插板,長期穿戴會讓士兵難以忍受其內部溫度,因此甚至使用了水冷設備來降溫。

在即將上映的電影《拆彈專家2》中,爲了增加電影的真實感,作爲道具出場的拆彈服完全是根據香港警務處爆炸品處理課的制式拆彈服設計的,其組成部分包括可以拆卸的防彈防刺頭盔,位於前胸部位的多功能兜件,其中裝備了大量的拆彈工具,具有阻燃功能的高強度纖維面料,以及放火燒和耐高溫的內層填充材料。

整套設備重量重達40公斤,演員劉德華需要穿這套裝備在40度高溫下拍攝。

主演劉德華和劉青雲形容這件拆彈服的時候,用了"穿後瘋狂飆汗"形容,這麼個80斤重物背在身上就好像背了一個人一樣,演員拍攝難度可見一斑。

除了拆彈服,裝備有拆彈鉗等工具的拆彈箱也是容易被人忽略的重量,一般其重量也達到了20公斤之多。

《拆彈專家2》的拆彈服經過升級,完全仿製拆彈真實情況下用的排爆衣,拆彈服的原理同樣是防彈片,這點和防彈衣相同。一旦發生爆炸的時候,拆彈服基本能夠做到不讓彈片侵蝕身體。然而爆炸對人傷害的主要來源是衝擊波,即使拆彈服能將彈片阻擋在身體之外,衝擊波的傷害也能夠穿透拆彈服直達人體內部,內臟和血管被直接震裂屢見不鮮。

但我們也不能認爲拆彈服完全沒有作用,其防護指標取決於需要防護何種攻擊。比如面對7.62×39毫米的全威力彈和9×19毫米手槍彈,防護設計必然完全不同。

對於拆彈服來說,最需要防護的傷害來源主要三種情況,

第一是爆炸產生的衝擊波以及高溫高壓,其次是破片手雷或者類似爆炸物在爆炸之後產生破片的傷害,最後是二次拋擲衝擊帶來的損傷。

破片好防但衝擊波難防,對於爆炸產生的衝擊波,通常做法是利用本身就十分厚重的拆彈服去儘量隔離,反衝和衰減衝擊波的威力,可以選擇質地比較堅硬的外層插板或者隔板對沖擊波進行反射,然後再利用拆彈服的內層填充材料去緩衝和衰減。

想要做到這一點,前提就是拆彈服的堆料要夠足,這就直接導致了此類服裝的重量直線上升,排爆工作艱難而又危險。

(電影《拆彈專家2》劇照)

由於戰場情況瞬息萬變,哪怕十克的TNT炸藥都能炸出很強的衝擊效果,再加上距離爆心不同位置受到的衝擊也不盡相同,因此拆彈服對爆炸衝擊波的防禦是很難量化的。

只能對破片的防護效果進行量化。目前美軍正在使用的標準是V50,其大致可以理解爲在有效命中的情況下,破片有50%的概率完全穿透拆彈服。頭盔面罩能夠抵禦飛行速度爲每秒740米的破片,頸部和有防彈插板的重點保護區域能抵禦飛行速度爲每秒1400米的破片,而剩下區域的防護標準爲抵禦每秒600米的破片。

(伊拉克戰場上的簡易爆炸裝置)

如果按照V50標準的話,在試驗場上面對500克的TNT炸藥甚至都能做到有效防護。然而在現實中很多爆炸裝置(也就是IED)是根本不會如此"溫柔"的,比如美軍面臨的最多的是由122毫米和152毫米口徑炮彈改裝成的爆炸裝置,其裝藥量達到了3.5公斤和接近6公斤,普通拆彈服也很難抵禦。

(被簡易爆炸裝置摧毀的美軍裝甲車)

爲了增加故事精彩程度,電影《拆彈專家2》中還設計了拆核彈情節,選用了這款M388型大衛核炮彈,這種核彈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研發的,是世界範圍內實戰部署的最小的核武器,全長780毫米,直徑最粗處280毫米,採用W-54核彈頭,M388還是無後座力的炮彈,個頭小便於攜帶,但是會產生巨大破壞力。如果發生爆炸,方圓150米的範圍內都會處於輻射狀態下,後果不可想象。

拆除核彈,操作更爲複雜,劇組還動用了直升機配合。這讓電影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視覺十足震撼。

(《拆彈專家2》中世界最小的核彈大衛)

主演劉德華在接受採訪時說過:"救人不一定要搭上自己的性命",但他的搭檔劉青雲也呼應過這句話,那就是"往往救人的時候會把這句話忘掉"。如此

"用生命守護生命",這或許就是拆彈專家們穿上拆彈服之後的使命感吧。

最後,呼籲一下大家,在12月24日走進電影院,去看看這部《拆彈專家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