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金萊(作者原創授權)

衆所周知,名著《西遊記》裏孫悟空師父唐僧可謂賺足了大家的目光,他被小說作者從“無上法師”的玄奘大師,改造爲更貼近於普通人的“金蟬子轉世”(金蟬子爲如來佛祖二徒弟)。而其身世又如何呢?

在《西遊記》第十一回《還壽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禹正空門》中有這麼一段——

靈通本諱號金蟬,只爲無心聽佛講,轉託塵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羅網。投胎落地就逢兇,未出之前臨惡黨。父是海州陳狀元,外公總管當朝長。出身命犯落江星,順水隨波逐浪泱。海島金山有大緣,遷安和尚將他養。年方十八認親孃,特赴京都求外長。總管開山調大軍,洪州剿寇誅兇黨。狀元光蕊脫天羅,子父相逢堪賀獎。復謁當今受主恩,凌煙閣上賢名響。恩官不受願爲僧,洪福沙門將道訪。小字江流古佛兒,法名喚做陳玄奘。

可以基本看出來唐僧的身世,他是金蟬子轉世,父親和外公都是大官,他未出生就犯了災星,出生之後隨江漂流,被一位“遷安和尚”養育,法號爲陳玄奘。在有的朋友所看的《西遊記》中有“附錄”一回(有的出版社的是第九回,在此不贅述),有的朋友所藏圖書沒有,這是怎麼一回事兒?

《附錄》寫的是什麼?其回目爲《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這就很明顯了,他講的是唐僧和他父親陳光蕊的故事。而這段故事因爲時間線上的邏輯衝突,讓部分讀者疑心陳光蕊非他生父,故而爭議不小。

那爲什麼要叫“附錄”?衆所周知,我們現在是以世德堂本《西遊記》作爲研究的基礎,而就在這本世本里,是沒有“附錄”這一回的。那附錄是哪裏來的?

人民文學出版社在1955年和1980年出版的兩版《西遊記》中《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這一回被放在了不同的位置。1955年這一回是被安排在了第九回中,而1980年版本這一回卻是以“附錄”的形式出現了。在1980版《西遊記》的《關於本書的整理情況》中編者寫到:“這次排版,考慮到補出的這一回既然不像是吳承恩的原作,所以便把它作爲”附錄”。”既然不是原作, 那《附錄》是怎麼來的?

根據對於《西遊記》明清版本的查閱,最早有唐僧身世的版本是朱鼎臣編輯本,即朱本。

但是人文社的《附錄》並不是從朱本摘出來的,而是從《西遊證道書》裏拿出來的,原因很簡單,朱本是簡本,而《西遊證道書》是目前發現最早將“附錄”故事和百回本結合起來的本子。所以,“附錄”並不是世本的故事,而是通過其他的本子補上去的,雖然“附錄”和其他的情節有出入的地方,但是人文社爲了使整個西遊故事完整,也是將這一段編輯了進去。

那麼,附錄和其他情節有出入之處,那麼都有哪些明顯的“硬傷”呢?

1、《附錄》開篇就有:“彼時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貞觀,已登極十三年,歲在己巳。......就傳招賢榜文,頒佈天下......前赴長安應試。”這一點也和朱本“唐太宗詔開南省”一致。也就是說,按照附錄的時間線,貞觀十三年應該是科舉年,而陳光蕊也是在這一年中舉。但是在世本第十二回開頭便是“貞觀十三年,歲次己巳......陳玄奘大闡法師,聚集一千兩百名高僧,都在長安城化生寺開演諸品妙經。......”世本卻說貞觀十三年玄奘已經成爲有道高僧,這已經和附錄的時間線有所衝突。

2、附錄當中提到,陳玄奘剛出生舜水而流,被金山寺法明和尚救下,法明和尚見血書,便將玄奘賦予他人託養,等玄奘十八年後落髮成僧。情節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又和十一回有出入,十一回中對唐僧的介紹中有“海島金山大有緣,遷安和尚將他養。”且不說具體是誰養的問題,金山寺的和尚的法名究竟法明還是遷安?況且,十一回還有“這個人自幼爲僧,出孃胎,就持齋受戒。”但是根據附錄,陳玄奘是十八歲才落髮成僧,並不是“自幼”。

3、《附錄》中提到,陳光蕊中舉之後,太宗封他爲江州州主,但是在十一回中卻是這樣的描述:“洪州剿寇誅惡黨”,難道陳光蕊還同時兼任二職嗎?

此三條出入,雖對於讀者來說並無大礙,但是也應該清楚,《附錄》本不是世本的故事,並不能用其中的情節和世本其他情節經行一對一比對。至於唐僧的父親究竟是誰,我想這個問題也不需要我解答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