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金莱(作者原创授权)

众所周知,名著《西游记》里孙悟空师父唐僧可谓赚足了大家的目光,他被小说作者从“无上法师”的玄奘大师,改造为更贴近于普通人的“金蝉子转世”(金蝉子为如来佛祖二徒弟)。而其身世又如何呢?

在《西游记》第十一回《还寿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禹正空门》中有这么一段——

灵通本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出身命犯落江星,顺水随波逐浪泱。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年方十八认亲娘,特赴京都求外长。总管开山调大军,洪州剿寇诛凶党。状元光蕊脱天罗,子父相逢堪贺奖。复谒当今受主恩,凌烟阁上贤名响。恩官不受愿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小字江流古佛儿,法名唤做陈玄奘。

可以基本看出来唐僧的身世,他是金蝉子转世,父亲和外公都是大官,他未出生就犯了灾星,出生之后随江漂流,被一位“迁安和尚”养育,法号为陈玄奘。在有的朋友所看的《西游记》中有“附录”一回(有的出版社的是第九回,在此不赘述),有的朋友所藏图书没有,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附录》写的是什么?其回目为《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这就很明显了,他讲的是唐僧和他父亲陈光蕊的故事。而这段故事因为时间线上的逻辑冲突,让部分读者疑心陈光蕊非他生父,故而争议不小。

那为什么要叫“附录”?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是以世德堂本《西游记》作为研究的基础,而就在这本世本里,是没有“附录”这一回的。那附录是哪里来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在1955年和1980年出版的两版《西游记》中《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这一回被放在了不同的位置。1955年这一回是被安排在了第九回中,而1980年版本这一回却是以“附录”的形式出现了。在1980版《西游记》的《关于本书的整理情况》中编者写到:“这次排版,考虑到补出的这一回既然不像是吴承恩的原作,所以便把它作为”附录”。”既然不是原作, 那《附录》是怎么来的?

根据对于《西游记》明清版本的查阅,最早有唐僧身世的版本是朱鼎臣编辑本,即朱本。

但是人文社的《附录》并不是从朱本摘出来的,而是从《西游证道书》里拿出来的,原因很简单,朱本是简本,而《西游证道书》是目前发现最早将“附录”故事和百回本结合起来的本子。所以,“附录”并不是世本的故事,而是通过其他的本子补上去的,虽然“附录”和其他的情节有出入的地方,但是人文社为了使整个西游故事完整,也是将这一段编辑了进去。

那么,附录和其他情节有出入之处,那么都有哪些明显的“硬伤”呢?

1、《附录》开篇就有:“彼时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就传招贤榜文,颁布天下......前赴长安应试。”这一点也和朱本“唐太宗诏开南省”一致。也就是说,按照附录的时间线,贞观十三年应该是科举年,而陈光蕊也是在这一年中举。但是在世本第十二回开头便是“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陈玄奘大阐法师,聚集一千两百名高僧,都在长安城化生寺开演诸品妙经。......”世本却说贞观十三年玄奘已经成为有道高僧,这已经和附录的时间线有所冲突。

2、附录当中提到,陈玄奘刚出生舜水而流,被金山寺法明和尚救下,法明和尚见血书,便将玄奘赋予他人托养,等玄奘十八年后落发成僧。情节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又和十一回有出入,十一回中对唐僧的介绍中有“海岛金山大有缘,迁安和尚将他养。”且不说具体是谁养的问题,金山寺的和尚的法名究竟法明还是迁安?况且,十一回还有“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但是根据附录,陈玄奘是十八岁才落发成僧,并不是“自幼”。

3、《附录》中提到,陈光蕊中举之后,太宗封他为江州州主,但是在十一回中却是这样的描述:“洪州剿寇诛恶党”,难道陈光蕊还同时兼任二职吗?

此三条出入,虽对于读者来说并无大碍,但是也应该清楚,《附录》本不是世本的故事,并不能用其中的情节和世本其他情节经行一对一比对。至于唐僧的父亲究竟是谁,我想这个问题也不需要我解答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