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元素是人體內的微量元素,需要的量很少,但不可缺少也無法替代。特別是對於嬰幼兒來講,由於他們的成長髮育速度非常快,體內的鐵元素更要保持足量才能夠保證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缺鐵會導致貧血已是衆所周知了,然而對貧血以外的一些表現家長們卻並不十分了解。

什麼是缺鐵性貧血

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主任何豔玲介紹,缺鐵性貧血是由於體內鐵缺乏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嚴重危害寶寶健康。在寶寶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病,較常見的是在六個月到兩歲之間。而缺鐵性貧血屬於緩慢發生的,主要的症狀就是皮膚黏膜會逐漸變得蒼白,家長可以發現寶寶口腔黏膜甚至是甲牀會變得蒼白不紅潤,有些寶寶還會容易疲勞、不愛動,還有可能出現食慾減退、口腔炎、精神萎靡、煩躁不安等症狀。

除了貧血,缺鐵還會讓寶寶胃酸分泌減少,導致脂肪吸收不好,從而引起營養不良;還會讓寶寶抵抗力差,容易生病,可引起細胞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傷風感冒發燒,稍一變天就會出現身體不適;影響寶寶腦發育和神經認知能力,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

小兒缺鐵性貧血是一種小兒常見的疾病,但由於在患病初期以及輕度貧血時(現在大多數患兒都是輕度),從外觀和行爲表現上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因此易被家長忽略。經常是在做體檢化驗或是貧血程度較重時才被發現,然而缺鐵性貧血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長期貧血的孩子會個子矮小、體力差,智力和情緒也會受影響,因此提醒家長們要充分給予關注。

缺鐵性貧血的原因及預防

何豔玲指出,小兒缺鐵性貧血的原因包括:先天儲鐵不足,媽媽在孕期,尤其是後3個月鐵的攝入量不夠,如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等;攝入鐵不足,未及時補充高鐵食物、肉類;生長發育因素;鐵的吸收障礙;鐵的丟失過多等。

關於如何預防缺鐵性貧血

何豔玲表示,首先提倡母乳餵養,因母乳內鐵的吸收利用率較高。其次是注意膳食合理搭配,嬰兒出生6個月左右,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都應該逐步添加蛋黃、肝泥、魚泥、菜泥及鐵強化食品。在給寶寶喫含鐵食物的同時,最好也補充富含維生素C、果膠的水果,提高鐵的吸收率。常用含鐵較多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豬心、豬肚、瘦肉、黑豆、菠菜、油菜、芹菜、杏、桃、李、葡萄乾、紅棗、橘子、柚子、無花果等。其中橘子、廣柑、酸棗、獼猴桃、番茄、紅棗等乾鮮水果中含豐富的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故應經常食用。對早產兒,尤其是非常低體重的早產兒宜早期給予鐵劑預防。再就是定期體檢、檢查血常規,早期發現缺鐵性貧血,及時治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