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最近公佈了2020年度認定的63家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名單,我省5家企業獲得認定,數量居全國第2位——

湖南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緣何創新高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曹嫺

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是在製造業重點領域具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及產業化突出成果的企業。此次被認定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的5家湘企——聖湘生物、長沙礦冶研究院、湖南長城金融、華翔翔能、華自科技,有何創新祕訣?

創新成就核心競爭力

11月30日,在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聖湘生物榮獲“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聖湘生物的新冠核酸檢測產品已服務全球近150個國家和地區疫情防控一線,讓全球各國進一步瞭解和認可中國“抗疫經驗”。

不少人因爲這次疫情才注意到聖湘生物,其實自2008年成立以來,聖湘生物在傳染病防控、癌症防控、血液篩查、婦幼健康等多個領域,已形成一系列擁有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的創新成果。聖湘生物副總經理範旭介紹:“像我們開發的肝炎、宮頸癌HPV檢測、血液篩查等系列產品,產品性能趕超國際領先水平,在國內外得到廣泛應用,打破了行業進口壟斷。”

正是基於10餘年的技術沉澱和數億人份產品應用積累經驗,今年1月,聖湘生物用72小時成功研製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作爲今年“抗疫第一股”,財報顯示,前三季度聖湘生物實現營收36.1億元,同比增長13.8倍;淨利潤20.1億元,同比增長107倍。

創新突破帶來新的增長,湖南長城金融同樣深有體會。12月初,長城金融趕製訂單產品,智能化車間生產節奏緊湊。“這批自助終端設備即將發往沿海一家銀行。”工作人員介紹,這種“升級版”的VTM,在ATM機的基礎上,增設了髮卡制證、票據受理、硬幣兌換、人臉識別、視頻交互等功能,一臺設備相當於一個“小銀行”。

此次我省5家新晉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無不是依靠多年技術創新形成核心競爭力,打響了品牌,佔領了市場。長沙礦冶研究院攻克選礦界的多個世界難題,將錳系材料和人工智能高端熱工裝備出口到日本、美國、歐盟;華翔翔能成爲全國單一生產變壓器種類齊全的廠家之一,華自科技的電站及泵站自動化控制設備市場佔有率全國領先。

創新依靠什麼

“在湖南任何一個金融機構的網點,都可以看到長城金融的機具。”湖南長城信息金融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欣介紹,長城金融已連續9年穩居金融自助設備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

只有高水平的人才隊伍,才能研製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李欣深有感觸地說,公司有很多政策向科技人員傾斜,但遠遠不夠;以去年啓動混合所有制改革爲契機,同步實施員工持股。長城金融擁有研發人員439人,佔比達到27.6%,技術人員股權佔比達到40%。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去年公司科研人員人數增加了20%,且以中高端人才爲主。今年,長城金融通過CMMI五級評估,全國通過該評估的企業不超過6家。

以激勵機制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據介紹,長沙礦冶院對新技術、新產品等前期研發類項目以及具備一定技術基礎需進行產業化培育的項目,在國有控股的前提下,由項目核心團隊持有項目虛擬股權,從而實現對核心科技人員的利益綁定,項目研發及成果轉化效率都得到顯著提升。

技術、產品不斷更迭,需要搭建平臺、持續投入。華自科技近三年的研發經費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6%以上,建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創新平臺,是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小水電中心控制設備製造示範基地。

“遇到客戶需求解決不了的,就由院士工作站出馬,提出解決方案,再由企業將理論變成實踐,將方案做成產品。”華翔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芳表示,創新“法寶”之一就是產學研結合,打通創新的“綠色通道”。

近年來,湖南高度重視以企業爲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實施《湖南製造業創新能力建設工程專項行動》,每年認定20家左右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並予以政策支持,對標培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

省工信廳科技處曾學文介紹,目前,我省共獲認定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33家,總數居全國第7位、較去年前進1名。

創新永不停步

下班了,人走了,但燈沒關、風扇還在轉?沒關係,華翔翔能打造的“微電網與綜合能源管理系統”,通過人臉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對單位、工廠的用電設備進行智能化監控和管理。

微電網與綜合能源管理系統應用示範項目,入選今年我省100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也是華翔翔能未來發力重點。“結束粗放式用電,這套系統已在省內以及湖北、廣西等地得到應用,今年來已收入4000多萬元,未來前景看好。”李文芳介紹。

創新永不停步。以前,長城金融的研發投入多與當期項目相關,以應用研發爲主。今年,公司對研發投入做出調整,明確研發投入中不低於20%的預算用於國家金融科技戰略和未來相對前瞻性的研究。隨着金融科技發展越來越快,長城金融的研發投入逐年增加,今年研發投入已超過1億元。

國內大街上跑的新能源汽車已超過400萬輛,這也意味着,幫助“退休”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再就業”,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搶抓市場先機,長沙礦冶院已建成5000噸/年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工業示範線,今年上線了全國首家動力電池回收公共服務平臺。

後疫情時代,聖湘生物如何保持增長勢頭?“分子診斷等精準醫療是大勢所趨。”聖湘生物董事長戴立忠表示,“路修好了,跑的車肯定會越來越多”,前期人才、技術平臺、產品線、國際化等各項佈局正迎來結果期,發展空間已經打開。

[責編:姚茜瓊]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