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公園見到同事張姐,發現她精神狀態特別差,臉上掛着兩個濃濃的黑眼圈。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她家小寶最近開始"鬧覺"了,張姐白天收拾家務,到了晚上也不能休息,幾乎每隔半個小時就要安撫一下踢腿哼唧的寶寶。

很多寶媽都會遭遇這個難題,剛開始,小孩子會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睡眠不規律期,漸漸的,孩子睡眠就會趨於穩定。

然而,有一些寶寶會像張姐家孩子一樣,本來已經有一段時間睡覺不用人管了,忽然又開始鬧覺。孩子有這種情況的話,其實屬於睡眠倒退期。

那麼到底什麼是"睡眠倒退期"呢?

從字面意思來看,意思就是孩子的睡眠狀況出現了倒退情況,穩定、良好的睡眠變得糟糕起來。

當然,個體是有差異的,不是所有孩子都會出現所謂的倒退期,有一些孩子的睡眠質量是穩步提升的。

如果寶媽發現孩子最近睡覺的時候老是不安分,夜醒次數明顯增加,在排除掉不是因爲身體不舒服的情況下就不用過度擔心了。因爲這是一種很普遍的情況,並不是某種身體或心理疾病。

"睡眠倒退期"也是"心智發展的黃金期",家長要把握好

兒童研究學家指出:孩子一般會經歷3個"睡眠倒退期",家長要把握好這4個時期,因爲這也是心智發展的黃金期。

第一階段:第1個時期出現在孩子4個月左右。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外界的感知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具體表現在眼球開始發育了,視力明顯變好。家長在這期間可以讓孩子學着認人或認東西,刺激他們的腦部發育。

第二階段:第2個時期出現在孩子8~10個月左右。這時候,大部分寶寶這時候已經學會坐和爬了,家長稍不注意他們就爬得沒影兒了。掌握了新技能的寶寶們,在白天不再只是呼呼大睡,所以每天的睡眠時間減少,就進入了新一輪的睡眠倒退期。父母可以買一些墊子鋪在家裏,多讓寶寶練習基本運動技能。

第三階段:孩子過了週歲以後,精力明顯旺盛了,一直鬧到晚上還不睡。家長可以教孩子認字、學走路,孩子學習太累,就會感覺到疲憊。

第四階段:孩子到兩歲時,他們日常作息已經非常規律了,晚上不用爸爸媽媽哄也能自己睡覺。但是,兩歲左右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情緒會經常出現波動,晚上一個人睡覺的時候甚可能會焦慮。建議家長還是陪着孩子入睡,給他們講講故事或者看看繪本。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也能刺激大腦發育,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如何應對睡眠倒退期?這4個方法要收好

1、睡前給孩子放音樂或講故事

兒童學家說過,睡眠倒退期也是孩子智力發展的黃金期。這時候孩子的大腦細胞非常活躍,學習能力很強。家長在睡前可以給孩子放音樂或講故事,不但能讓寶寶身心放鬆,還能刺激記憶細胞,幫助孩子提升大腦發育。

2、控制寶寶的睡眠時間

寶爸寶媽細心觀察孩子的睡眠週期,就會發現是有一定規律的。孩子剛出生時每次只能睡一兩個小時,稍微大點就能睡6、7小時。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睡眠週期控制他們的睡眠時間,尤其是不要讓孩子白天睡得太久,不然到了晚上怎麼能睡着?

3、白天讓寶寶充分運動

孩子到了4個月左右,就會自主運動,學習抬頭或走路。父母不用害怕孩子會受傷,在白天一定要讓他們充分運動,這樣到了晚上纔會感覺到累,睡覺的時候也就不會鬧騰了。

4、給予寶寶充足的關愛

孩子之所以出現睡眠倒退,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爲自身比較焦慮,家長白天工作忙,晚上纔有時間跟寶寶玩耍。寶寶爲了多和爸爸媽媽相處,晚上就不想睡了。

如果寶寶最近睡覺老愛踢腿哼唧,父母就該反思一下,是不是最近對寶寶缺少關愛和陪伴?趕緊多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吧,不要讓他們從小就缺乏安全感!

當寶寶出現睡眠倒退時,父母不要過度緊張,確定孩子沒有生病後,耐心尋找孩子睡眠質量下降的原因,引導孩子順利度過這段時期。

各位寶爸寶媽,你們家孩子出現過睡眠倒退期嗎?你是用哪種方法幫助孩子度過的?歡迎大家一起留言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文章